“開城門,快開城門,臨津關八百里急報!”

貞觀二年。

一道沙啞的喊聲刺破長安夜空,一騎快馬卷著陣陣煙塵,順著吱呀洞開的城門直奔太極宮而去。

須臾之間,長安城一百零八坊風雲驟起,邢國公府、英國公府、宿國公府燈火通明。

杜如晦、李靖等南征北戰的大唐名將謀臣盡數披掛上馬,殺氣騰騰的朝著皇宮飛馳而去。

不為別的,只因臨津關乃是大唐西北重鎮,直面西突厥與吐谷渾兩國兵峰,由此而來的八百里急報十之八九皆為軍報。

此番若是不出意外,極有可能是兩國大軍寇邊。

而今歲深受蝗災摧殘的大唐朝廷與百姓,已然經不起半點戰亂之苦。

若是稍有應對不當……

大唐江山危矣!

朝廷危矣!

萬民危矣!

“啟稟陛下!

涼州刺史魏雄來報:

貞觀二年五月初四,吐谷渾王慕容順派小汗王慕容博進京朝拜。

刺史魏雄得知訊息親自率眾出城迎接,並派一百越騎府兵護送使團進京。

誰知五月初五有百姓上報,自稱在臨津關外三十里處發現大量死人。

刺史魏雄聞之率衙役前往勘察,竟發現遇襲者乃是吐谷渾使團與護送將士。

經魏刺史仔細清點,正使慕容博及其麾下護衛共計一百三十二人,連同護送唐軍將士一百人皆被馬匪所殺,唯有越騎都統席君買不知所蹤。”

“嘭!”

“胡說八道!!!”

太極宮。

明德殿。

風塵僕僕的信使單膝跪地,兩側擠滿睡眼迷濛的大唐重臣。

而在眾人上方的御階之上,一名不怒自威的中年男子猛然起身。

“朕三日前方才接見吐谷渾使團,今日一早玄齡更是親自送使團離京。

如今不過短短五個時辰,吐谷渾使團又怎會在相距千里之外的臨津關遇害!

你還不趕緊如實道來,究竟是何人指使謊報軍情!”

李世民勃然大怒,臉上頓時青筋暴起。

信使見狀急忙跪地磕頭,言之鑿鑿的朗聲喊道:“陛下!

卑職所言句句屬實,陛下若是不信大可派人前往臨津關查探。

卑職若有半句虛言,甘願領受陛下責罰!”

信使膽戰心驚的連連磕頭。

李世民見之不由得有些動搖。

聞訊趕來的房玄齡見狀,捧著笏板出班拜道:“陛下,以吐谷渾使團的腳程觀之,五個時辰想必還在興平縣休息。

陛下不如先派人去興平縣驛館查探一番,再做決斷不遲。”

“……玄齡言之有理。

興平縣距離長安城不足百里,想來一個時辰便有確切訊息……”

李世民點點頭,朗聲喊道:“朱師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