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陰雨綿綿,但是宣武門前的“西市”菜市口,也就是趙瑾行刑的地方,還是萬頭攢動,人山人海。

因為今日有淩遲之刑啊,朝廷巨璫趙瑾。

同樣是死刑,亦有輕重不等之分。

最輕的是絞,在獄中執行,照例“三收三放”,氣絕始已。

其次是斬,就是俗語所說的“殺頭”。

再次是梟首,也是殺頭,所不同的是,斬後準家屬即時收屍,把腦袋請皮匠縫起來,勉強還可算是落得個“全屍”。

梟首要把腦袋高懸示眾,不能隨屍體一起埋葬。

本朝的刑制,凡強盜處決,規定在行劫之處梟首示眾。

最重的就是淩遲,又名“臠割”,俗稱為“剮”。

身上的肉一片一片割下,痛極哀呼,極人世未有之慘。

因為重,所以要窮兇極惡的人才能用到淩遲之刑,難得一見。

在這些人中,有人手中持著一隻碗,拚命地往前擠:“讓讓讓讓,讓我過去。”

被擠的人不願意了:“老兄,你別擠行不行?凡事總有個先來後到,都像你這樣後來的要擠到前面,莫非先來的反倒落在後面?你想看,我們也想看啊。”

“對不起,對不起!實在是我非擠到前面不可,不然,就買不到了。”

“買什麼?裡面只有劊子手,沒有菜販子,你要跟誰打交道?”

“我就是要跟劊子手打交道。”那人將碗一揚。“我要買趙瑾的肉,買趙瑾的血。”

“那是幹什麼?”

“吃啊,喝啊!”那人咬牙切齒地說,“趙瑾害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總算皇天有眼,他也有今天的下場!”

原來是這位巨璫的仇人,這不足為奇,這位在沒有當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時候就慣會欺壓百姓。

這位仇人是因為手中有祖傳的字畫,趙瑾看上了,人家不賣。

於是趙瑾設套讓人家兒子欠債,女兒已經嫁人生了孩子給賣到髒地方,剩下最後一個兒子還想要人家命,這樣才拿到畫。

而這只是小巫見大巫。

趙瑾蓋他那豪華的院子,圈的地都沒花錢,當時住的百姓哪裡去了?家破人亡啊。

說明白了,之後大家再看見拿碗的,就知道是趙瑾的仇人,也就不阻攔了,主動讓出位置,給放到前面。

前面一下子就聚集了人山人海,但是今天的主角還沒到呢。

直到午時將近,一輛沒頂的騾車,由大群兵士,押解而來。

這騾車上的人正是趙瑾,接下來要受剮的那個人。

看著張望的百姓,趙瑾是最擅長哭的,此時卻一聲也哭不出來,因為他害怕。

千刀萬剮,那要多疼?

很快到了刑場,兩個士兵將他半拖半扶地,弄到刑場中央。

那裡預先已樹好一根大木樁,頂上釘一個鐵環,劊子手的兩個徒弟分頭動手,先將他的頭發在鐵環上系緊;然後抖開一張漁網,將赤著上半身子的他連木樁都罩在漁網裡面,抽繩子使勁裹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