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讓也是個直腸子。

他叫預讓,就是崇拜春秋死士預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之前預讓在王府並不受重視,王爺更重視讀書人,他是大老粗,但是後來王爺性情突變,把他當作知己了。

他直接道:“主子,您對那位好似……那可不行啊,這樣您的名聲就完了”

接下來的話他不敢說,那位可是皇後。

寧王知道預讓這種人認真起來是非常忠心的。

他不必隱瞞。

但是這種人也非常講道義,名義上他是楊厚照的侄子,那李昭就是他小嬸子,他們可以謀反,但是如今的社會可跟唐漢不同。

李世民可以霸佔弟妹,是因為那時候胡人很多,社會風氣開化。

如今的人身上是不能有一點汙點的。

以後他還要當皇帝。

是的,剛穿越過來的時候他也下了一跳,他竟然成為了歷史上的寧王。

說起這個王爺,敗的有點慘,原因還不是名不正言不順。

比起昏君楊厚照,寧王可要精明的多了。

但是楊厚照是正統,不管他怎麼玩,天下都幫著他,這不公平。

他熟知這段歷史,如今他成了寧王,可不會那麼簡單就敗給楊厚照。

但是如今的楊厚照,跟歷史的描寫也有出入,史書上聲色犬馬的人,如今就只有李昭一人。

想來這種變化都是因為李昭。

他的女人,向來容不下別的女人,當然,他們是現代人,這種想法很正常。

所以李昭既然是能影響楊厚照的人,如果李昭幫他,他的勝算就會更大些。

但是他對李昭也是真心,就算是在現代,他也從來沒放棄過李昭,如果不愛他,他怎麼可能把所有的房産和錢財都給她?

男人愛女人,就是要看給她多少錢的。

但是這種事在預讓這樣的人眼裡,就是違背道義,是他的汙點。

他眼睛裡閃出十分為難的光,道:“咱們要成,就得從那位身上下手,不然那位身邊都是高人,而我們連唐伯虎都不跟我,你說怎麼辦?”

見預讓張開嘴,寧王又低聲道:“預讓,我知道您是狹義之士,看不得這些東西,但是為了我們的大業,我失掉一點名聲又算得了什麼呢?

你看江南百姓的生活,如果我成了,我一定讓天下人人有飯吃,人人有衣穿,這個我可以保證。”

預讓滿身的志氣都卸下去。

他就是江南人。

江南被譽為魚米之鄉,天下糧倉,可也正是因為如此,西北打仗要江南出糧,打倭寇要江南出糧,交納貢米要江南出糧,哪裡有災情也也要江南出糧。

反正天下別有事,有事他們就要出糧。

但其實富裕都是別人家的,王公貴族當然富裕,老百姓能有多少糧。

他的家裡就是因為交不起苛捐雜稅,父親把弟弟妹妹都掐死了。

這些事情朝廷看不到,但是王爺卻能看到。

王爺看重他的時候,就向他保證,以後會是個太平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