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任性(第2/2頁)
章節報錯
至於那撕壞的證書,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主持人假裝看不到,評委不願管,組委會還懵逼呢。
“酷啊,你這發言牛死了。那電影拿獎拿得我都心煩,但你還不能說什麼違心的話,只能歌頌和感謝。也就只有你敢說這話,而且不光得罪了歐洲人,還把那些拿獎的華人導演都得罪了。”秦海路倒是很佩服他的想法,第一時間送上了支援。
安吉麗娜則是溫柔地把孩子接過來,不需要什麼言語上的安慰,一個眼神丟過去滿是理解和支援。就算他得罪那些人又能怎麼樣?他既不是專職導演,也不吃這碗飯,而且好萊塢又何須給別人面子。
縱然出現這些小插曲,頒獎還是得繼續,金棕櫚大獎被英國的摘得,墨西哥的亞歷桑德羅憑借獲得最佳導演,至於寧昊也是小有收獲,拿到了“一種關注”單元的獎項,這個獎一般是頒給不知名新人導演的。
相比奧斯卡中間會穿插著演講、歌舞秀等熱鬧的場景,戛納的頒獎就真是純頒獎,不到半個小時就全部結束。
陳渤自然成了話題中的話題,在通道出口就已經被所有媒體圍在了圈內。
“當場撕壞獲獎證書這種不尊重評委的行為,請問你當時怎麼想的?”
“退還獎項,是否是在控訴對戛納的不滿?”
“你都這麼有錢了,為什麼還要拍電影……”
如此問題,不一而足,鬧哄哄的像是鑽到了鵝圈中,不過這種場景早已經習慣了。
懷裡還抱著孩子,旁邊還有大著肚子的女友,陳渤當然要速戰速決,先是示意所有媒體都安靜下來之後,直接道“我做電影是為了興趣,不是為了拿獎。種族與文化的歧視是的確存在的,這電影的靈感來自於我的大女兒,終結於小女兒,這大概就是一種輪回。我對評委很尊重,但做法未必就是對的,我只是闡述自己的想法。”
說罷便由保鏢開道,從媒體圈中突圍出來,反正得罪也得罪了,電影節也已經結束。
是非對錯就交給所有人去評判吧。
但凡獲獎電影都變成了一場挖痛苦的戰役,非得撕得血淋淋的然後才能獲獎。這樣真的好嗎?為什麼喜劇就難得獎,為什麼表達現代主義的就不能得到評委青睞?
看看那些曾經在歐洲獲獎的片子,大部分都沒有正式上映,或者票房悽慘。
電影是給觀眾看的,還是給評委看的?這些真能推動華語電影的發展嗎?
為什麼在此之後就再難以入圍了呢,因為都被拍爛了,也就再難榨出油水來了。
他也想讓華語電影市場好,但真的受夠了評委的評判標準,也厭惡那些刻薄、呆板的時代眼光。
陳渤還未離開時,全世界就已經知道了發生在戛納電影節的這一幕,公然拒獎,而且還撕壞了證書。再加上他居然就是那個神秘的“東方岳”,好事的媒體也查出來幾年前這個名字在同一個地方還拿過最佳編劇獎,而前女友卻是去年的評審團獎的主演。
要話題性是不是,除了這些看看他在戛納還幹了啥。
超級遊艇“銀河號”遮天蔽日,令眾多影星直呼‘它擋住了我的視線!’
“華夏慈善夜”眾星雲集,單張門票售價1萬美金還讓名人趨之若鶩。
一家三口紅毯秀,黑、黃、白三種面板全湊齊了,關鍵是挺著肚子的安吉麗娜已經半年沒出現在公眾視野,奧斯卡都沒參加,居然來了戛納,而且是組團來的,這畫面本身就相當難得了。
接下來就是東方岳本人現真身,不僅批評了評委,婉拒大獎之後還撕掉證書,棄之如履扔到地板上,令戛納組委會顏面盡掃。
這一樁一樁地數下來,你說媒體不愛他能愛誰?
已經恨不得買個香爐把他供起來呢,這一事件傳到網路上也是褒貶不一,有人贊他真性情,有人貶他太高傲。
不過最顯而易見的是,的北美票房已經收不住開始起飛了,第二週就追上了007,第三週直接逆襲……這就是話題效應。
it板塊有潘多拉帶節奏,音樂板塊有環球,電影娛樂又自帶光環效應。
他一個人就已經承包了大半媒體的版面,得虧曼城俱樂部沒有什麼太驚人的成績,不然還能在體育圈裡再強行去刷一波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