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u就是一個影片分享平臺,螞蟻搜尋來提供流量和技術,各家影業公司出片源。.。所得利潤大家按照比例來分配,這就好比是音樂版權中心,大家把所有作品放到這裡來進行統一結算。

盡管有不少人也能看出來陳渤這其實就是空手套白狼,一分錢的版稅不給全是畫大餅,但又沒人質疑他的賺錢能力。這是市場上已經驗證過了的,從新聞集團身上薅羊毛,從微軟身上又薅了一把大的,這幾筆交易就足以讓他們刮目相看。

更何況即便他們再有心做網際網路,經驗和能力都不足,畢竟業精於專。迪士尼就有前車之鑒,其他公司更加賠不起。

雙方的合作很快達成一致,只是細節需要挨個的來談。

比如上世紀一些黑白片、默片本來就不值錢了,在未來也不會有多少收入,而且還得進行數字的轉制。這都是親情打包價,看著給得了。

還有一些口碑極差的爛片也需要摘出來,總不能一股腦的全塞過來想分賬吧?哪那麼多好事。

挑挑揀揀,夠得上分賬資格的總共也就幾百部電影,其餘的全都是陪襯,以極其低廉的價格被陳渤成功拿到獨家版權,就這些海量的片庫,一次性支付的版稅也不過只有幾千萬美金。

搞定這些之後,陳渤馬不停蹄地趕回森尼韋爾,隨後奈飛公司宣佈重組,在納斯達克停牌交易。

陳渤和哈斯廷斯關起門來,經過一系列地商討之後,最終決定出資7000萬美金將奈飛剩餘股票全部收入囊中。私有化奈飛之後重組為huu網,注資2億美金由螞蟻搜尋完全控股,哈斯廷斯本人收到的是螞蟻搜尋1的股份,仍舊擔任新公司的執行總裁,並且享有未來的高額期權。

huu網還沒上線,就引起了諸多的關注,無疑是提前進行了造勢,這也給影片分享網站扔下一顆深水炸彈。

要知道,在網際網路行業中,但凡陳渤出手,基本沒有什麼小動作。

不管是tube的團隊還是googevideo和雅虎影片皆是虎軀一震,菊花一緊。準備迎來一場腥風血雨的大戰。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陳渤早就悄悄的把老大給收入囊中,不過只是用來釣魚罷了。

為什麼要這麼操作呢?

tube表面上看起來確實很美好,實際上萬年也難盈利,影片網站極耗伺服器儲存空間,再加上逐年上漲的版權問題和高額的流量推廣費用,甭管哪個公司都很難不賠錢。

但是陳渤搞定了版權,那麼剩下的就是解決盈利問題罷了,奈飛是幹啥的?dvd租賃啊,搖身一變將之前收的會員費增添一項業務就是免費線上觀看電影,就解決了美國市場會員招收的問題。

再加上額外的廣告,與螞蟻搜尋的流量支援,盈利不過是指日可待。

tube那種模式陳渤並不看好,索性還是拿來坑一把對手算了,借別人的鍋來補自己的牆,這感覺不要太爽。

在解決奈飛的問題之後,huu網順勢上線,而且是面向全球首發,直接以十多種語言版本的優勢呈碾壓的態勢而來。

中文名稱定為“葫蘆網”。一來葫蘆中空,表示可以容納更多的內容。二來葫蘆網,葫蘆娃,叫起來也順口。其實叫呼嚕網,倒也可以,只是沒有那麼具象化了。

國內的推廣就更好做了,擁有7000萬裝機量使用者的暴風影音輕輕一點升級,立刻換身草綠色的面板變身葫蘆小金剛。瞬間就能秒殺不少軟體客戶端,簡直跟魔術手差不多了。

葫蘆網之所以敢在全球首發,無他。那麼多資料中心陸續啟用,給了他這份底氣。

有了來自國內的基建團隊,平均6個月急可以建成一處資料中心,而谷歌同等級別的資料中心從一開始的18個月縮短到10個月仍舊拍馬難及。

亞馬遜的as雲端資料中心,盡管儲備的技術條件完善,但也要8個月左右才能正式投入使用。

從基礎設施上來看,螞蟻搜尋已然是完勝與其他公司。

而且陳渤的野心要更大,遠不止此。

葫蘆網上線之後,陳渤接著出擊以1.2億美金收購ign公司,這是全球最大的遊戲傳媒網站,早在第一波網路泡沫時就已經聲名鵲起,能活到現在也是熬過來的。

當所有人以為他是要完善螞蟻搜尋的內容鏈的時候,其實他最在意的是ign創始人安德森手中的ted全球會議。

ted由“科技”、“娛樂”以及“設計”三個英文單詞首字母組成,這三個廣泛的領域共同塑造著我們的未來。事實上,這場盛會涉及的領域還在不斷擴充套件,展現著涉及幾乎各個領域的各種見解。

創辦於1984年並且從1990年開始每年在美國洛杉磯的蒙特利市舉辦,而如今也會選擇其他城市每年舉辦一次。它邀請世界上的思想領袖與實幹家來分享他們最熱衷從事的事業。

參加者們稱它為“超級大腦spa”和“四日遊未來”。大會觀眾往往是企業的ceo、科學家、創造者、慈善家等等,他們幾乎和演講嘉賓一樣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