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談吃飯時,母慈子孝,連摟帶抱,一到了吃飯,雞飛狗跳,滿是怨言,讓路人見笑,讓老人血壓高升,讓旁人不得安寧!

前一秒如膠似漆,後一秒就想分道揚鑣。

這樣痛苦的領悟就是在場所有年輕爸爸媽媽們真真實實的感受啊。

“對啊這樣還差不多,你看彤彤多乖多棒啊,她是第一個吃完的,欣欣樂樂你們也棒棒的,來把飯吃完!”在洛珺月的鼓舞下兩個小家夥終於花了十幾分鐘才把一半的飯菜吃完。

洛珺月看著欣欣樂樂全神貫注的吃飯不由得開懷一笑,才把視線從他們身上轉移到其他地方去,而且她還發現一些有趣的玩意。

“欣欣樂樂你們慢慢吃,媽咪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洛珺月抿嘴一笑而道。

聽故事是欣欣樂樂最樂意做的事情,可能小孩子都喜歡接觸這些新奇的事物吧。

“很久很久之前有位農民爺爺,農民爺爺家裡很窮,窮到連做飯用的大米顆數都差點能數出來。有一天他住在城裡的孫子回來了,然後農民爺爺和孫子一起吃飯,不過他的孫子很調皮吃飯的時候也不安心,最終弄得滿桌都是米粒。”洛珺月沉思了半會才開口娓娓說道。

“他的孫子年紀還小不知道食物的珍貴,加上城裡過的是富裕生活是不可能體會到勞動人民的艱辛的,所以當他的孫子吃飽離開後他流著眼淚把桌面上一顆顆的米粒撿起來放進自己的嘴裡。”

“而這一幕剛好被一位偉大的詩人看到了,最終他在疼心和感動的心情下寫下了一句千古絕句。”

“那就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洛珺月指著牆壁上的圖畫笑著說道。

“媽咪不是要求你們把掉落的米粒撿起來吃飯,我們要做的是理解農民爺爺的辛苦,所以我們不要隨便浪費每一粒米,珍惜食物就好了。”洛珺月又補充道。

洛珺月的故事中只有那句詩句是真的,至於故事全部是由她展開想象力編出來的,不過這不是重點,讓孩子能略懂珍惜食物的來之不易就足夠了。

“媽咪農民爺爺哭了是不是很傷心啊?”欣欣翹起小嘴巴問道。

“媽咪是不是我們沒把完吃飯你也會哭啊?”樂寶寶也發出疑問。

“農民爺爺是種菜的,見到食物被浪費當然會哭會傷心啊,如果你們沒有吃完不聽話浪費食物的話,媽咪肯定也會傷心啊!”洛珺月語重心長的說道。

其實洛珺月的話何嘗不是代表在場大部分家長的想法呢?

他們選擇這樣普通的幼兒園必然都是尋常的平民百姓,都知道食物的珍貴。

他們也想讓孩子也知道食物的珍貴,只是他們不知道去給孩子闡述這個道理罷了。

高談論闊講大道理孩子也不懂,用武力硬生生去逼迫他們去做又於心不忍,或許學學洛珺月用這樣他們喜歡的方式講解一下是種不錯的選擇。

欣欣樂樂沒有接話,可能也是不知道如何接自家老媽的話,在愣愣望了洛珺月一眼後就很自覺地吃起飯來。

愛聽故事都是孩子的天性,其他孩子也一樣聽了洛珺月的故事後使勁地吃飯。

鐘老師雖然還沒有未為人母,但她很深刻地知道讓孩子安安靜靜吃飯斷然不是件簡單的事情,所以看到這麼多孩子如此自覺地吃飯她熱淚盈眶。

“你們慢點吃啊,樂樂來喝湯。”洛珺月見到樂樂吃到都打嗝了趕緊勸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