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葉小儀的處境冰火兩重天(第1/3頁)
章節報錯
徐州戰事陷入僵局,葉朗出兵月餘卻沒有一份喜報傳來,鳳陽城裡早已經亂成一片,那些個老夫子誰曾想到,不過是區區吶滬,都不如曾經的格爾那氣焰囂張,可是就是這樣一個眾人瞧不起的部族,就這樣風馳電掣的攻入大祿腹地徐州府,還牢牢的守住了固有的侵略成果,饒是身經百戰的葉朗親自出手都沒能有半點成果。
宇文澈板著臉,掃視著下面的一干大臣,沒了楚國公的制約,如今葉朗人又在外,又沒有半點捷報傳來,慶國公的氣焰愈發的囂張,已經公然提出要求他這個陛下當朝賜座了。
看著右上首坐的悠然自得的楚國公,宇文澈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他那個寶貝女兒賀若雪,曾經的梅貴妃縱然有些恃寵而驕,但是最起碼對先帝還是十分敬畏的,縱然暗地裡耍些小聰明和小手段,可是終究不會礙於朝堂大計,而如今他的這位賀皇后呢,簡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為了照顧慶國公和賀若雪的情緒,秀女初封到現在已經兩個多月了,愣是一個新人都沒寵幸,只要一入後宮,一定會去長宣宮過夜,也算是給足了這對父女的面子,可是這二人呢。
朝堂上,老的倚老賣老,仗著自己是三朝元老,又是當初輔佐他宇文澈上位的功成,愈發的不把他這個皇帝看在眼裡,肆意操縱朝廷選官,任人唯親不說,還大肆剷除異己,實在已經鬧得朝政動盪而不知收斂。
後宮裡,賀若雪仗著自己是後宮之主,對初封的秀女整日苛責刁難,尤其是對葉依然,光是傳到他耳朵裡的,就已經好幾次罰了人家跪了幾個時辰,他不知道的呢?身為國母卻沒有一點國母的胸懷和擔當,整日裡盡是小女兒家吃醋任性,連帶著把好端端的後宮折騰的怨聲沸騰。
朝堂上,烏煙瘴氣。後宮裡,人人自危。徐州城,更是戰火不斷。
宇文澈扶額,如今這個皇位真是如坐針氈啊。
“眾位愛卿,徐州戰事頻頻受挫,眾位可有何高見?”
本來下面還十分熱鬧的交頭接耳,相互攀談,聽到皇帝這麼問,反倒安靜起來。如今徐州吶滬的問題可是個燙手山芋,連葉朗親自領兵都無濟於事,這些人那裡還有什麼想法。
宇文澈的目光掃視著地下的一班大臣,經過慶國公的暗箱操作,朝臣可謂是大換血,如今這十成中有七成都是他的門生和心腹,餘下三成中有兩成是老臣,諸如卓陽公這樣的老資歷,他奈何不得。最後那一成都是些初出茅廬的新人,能力一般,資歷一般,對他構不成威脅,也就抬抬手放掉了。
皇帝一問話,這朝臣大半還沒等回答就要先看看一旁坐著的慶國公的臉色,如此情景且不說尷尬與否,著實不太美妙。
“哦,難道眾位愛卿對此事一點想法都沒有?”
眾人鴕鳥裝,生怕被點名,宇文澈無奈,視線轉向慶國公。
“慶國公可有何高見?”
自從換了皇帝,慶國公斗垮了政敵楚國公,又如願把小女兒賀若雪推到皇后的寶座上,日子真是過得春風得意,美中不足的就是大兒子賀名揚依舊那樣不爭氣,不過這完全不妨礙慶國公的紅光滿面好心情。
吶滬此事本來與他一個文官可沒什麼關係,皇帝派葉朗出征,他心中本是吃味兒,宇文澈這是擺明了要給葉朗個建立軍工的機會,然後扶持葉朗牽制自己,所以他心裡多有不平衡,故而經常故意為難宇文澈,這不,屁股下面的凳子就是典型。
可是誰能想到,這個葉朗居然這樣不爭氣,好機會抓不住,連個吶滬都拿不下,真是讓慶國公得意的很。
皇帝問話,慶國公若是不尋了機會好好的落井下石一把,真是對不起宇文澈對葉朗寄予的深切期望。
慶國公只是扶了扶手,卻並未起身,緩緩說道:“哎,徐州戰報頻頻傳來,我方數次失利,老夫聞之,心如刀絞,無奈老夫一介文臣又是半截身子進棺材的年齡,不然真是恨不得奔赴沙場,為國進忠。”
群臣紛紛複議:“老國公對我大祿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啊。”
“國公爺之胸懷,實乃吾子榜樣。”
“老國公的話語句句肺腑,著實感人。”
宇文澈冷笑的看著一眾溜鬚拍馬的群臣,慶國公不過是幾句場面話,這些人就三三兩兩的趕緊接上去,生怕這話頭子掉地上一樣,可是他這個皇帝以張口,恨不得都找了地縫鑽進去,呵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皇帝淡淡開口:“老國公對大祿只衷心,朕心中明白。”
慶國公起身,臉上還是一臉憤慨:“在做同僚每每提起吶滬之事,老夫心中就無限悲慼,如今大軍已經僵持許久,我方傷亡慘烈,葉大將軍領軍半生,本是驍勇善戰之人,卻沒想到此番居然與吶滬僵持不下,老夫不懂軍事,可是心中還是十分疑惑的。”
宇文澈挑眉:“哦,不知慶國公疑惑所為何?”
慶國公抑揚頓挫:“吶滬之實力不及我大祿十分有一,可是竟然能長驅直入,如入無人之地,而葉大將軍領兵十幾萬前去圍剿,居然絲毫無進展,如今鳳陽城中民怨沸騰,對葉大將軍的質疑聲已經傳至大街小巷,更有甚者···”
慶國公頓了頓,望著宇文澈。
“更有甚者如何?朕倒是想知道。”
“老臣不敢說···”
宇文澈笑:“既然國公爺不敢說,那麼,眾位愛卿何人敢同朕說一說?戶部杜啟明,可有說?”
杜啟明自從沒了小女兒杜綰,整個人都變得小心翼翼,自然,以他牆頭到的性格,自然是第一時間投靠了慶國公一支,如今可是顯示忠誠的時候了。
杜啟明上前一步:“回稟皇上,這街頭巷尾的流傳下官卻有耳聞,不過想來身正不怕影子斜,下官說來,陛下心中自有推斷,便是妄議且當玩笑聽一聽也未嘗不可。”
“杜愛卿但說無妨。”
杜啟明躬身:“街頭老百姓都在傳,吶滬人之所以能這樣雷厲風行的進入我大祿腹地,甚至攻佔徐州府,如此順利定是有內線內外勾結,方才勢如破竹。而葉大將軍明明身經百戰,居然攻不下區區吶滬,所以老百姓傳言,葉將軍對大祿的忠誠之心有待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