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王通’

這樣直呼其名,還是在逝者的靈堂裡,這樣不太好吧

這個話一落,就有著數人心中生怒,不過因為是有長輩在前,又是在靈堂,暫時沒有發作出來。

但眼神,卻是從開始的好奇和新奇盡皆變成了不滿和厭惡,雖然你楊軒身份高,學識也大,但好歹也是晚輩。

這樣的不識禮數,卻是不該!

李治聽著,心下也是一驚,嘴唇動了動,不過最後還是沒有說出口,而是目光觀察著王家眾人的表情。

掌櫃的之言雖然直接,但也算不上錯,只是因為不通世俗,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拘謹著。

這時,正好可以看看王家的真顏色。

王家眾人,小一輩中,除了王勃先是驚愕,隨後恢復平常,態度繼續恭敬,其他人,皆是怒色滿面,讓人生怕看不到他們動怒了般。

而第二代,相對於好上一些,除了幾個看起來似乎是第二代最小的幾個有著怒色,都是眼眸微垂,似當是沒聽到般。

當然,面上這樣的表情,至於心裡怎樣,就有待考慮了,不過這是常理,能有著這番心性,算是有一定的才能的了。

至於王瓊這老一代,就更是高深莫測了,似乎看起來,和之前的表情沒什麼不同。

這樣的層次,就不是他能看出來的了。

“通弟的書,做出來了,他生前,總共作了七本書,有六本,是為六經作的注,以及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張,第七本,便是《文中子》,以他的道號為名!”

王瓊欣慰道。

說著,朝身後的一中年人揮了揮手。

還沒片刻時間,就見那中年人去了又回,不過這次,手上捧著了七本書。

最上面的一本,便印著《文中子》的字樣!

楊軒從上依次翻閱了幾頁,只是偶有看到新奇之處時,忍不住點頭贊成。

七本書,除了文中子外,剩下的六本分別是:《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

這王通,心很大啊。

續六經,又作出《文中子》,此書效仿論語,為王通和其門下弟子對問題的探討和解答。

但在內容上卻有著創新。

他也是想在後世如孔子般在後世留名啊。

不過這七本書,除了《文中子》在後世他隱約聽過外,其餘的六本,卻是沒有聽過。

應當是在後來的歷史戰亂中有著遺失了。

不然王通,憑著這七本書,在後世名聲應當不會弱於莊、荀幾人吧。

楊軒沒有多看,他之所以有這麼一問,不是為了真心想看這幾本書,而是看看,以王通的功績,到底當不當得起自己的祭拜。

在他的眼中,這七本書身上,都有著厚厚的白色氣運沉澱,若是妥善儲存,流傳後世,也足以把王通推向神壇了。

楊軒轉身雙手捏著三支是燒了近三分之一的香,朝著前面,拱手拜了三拜。

旁人見此,雖然不知道楊軒為何臨時想看一下這書,但能把這祭拜圓滿完成。

緊張的心也總算是放下來了。

喜歡大唐之最強酒樓請大家收藏:()大唐之最強酒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