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大事可成矣(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露出讚賞的目光,房杜,房杜,不愧是自己的左膀右臂,在關鍵時刻,總能給自己解決困難。
雖然沒有楊軒動不動就是那種齊天大謀,卻是勝在舒心了。
看著蕭瑀敗退下來,群臣頓時明悟,沒想到杜如晦只是以一個簡單的不在對方職權範圍內為由,就直接令其無言可說。
真是大才也。
杜如晦感受到同僚和陛下讚賞欽佩的目光,表現出一副淡然的模樣,但心裡卻別提有多爽了。
其實這理由,很簡單,也是擺在官制中明晃晃的條目。
但因為凡是開國,君臣一般皆為一團和氣,又都是草莽英雄出身,對於官制上面的條條道道,其實沒幾個人在意。
因為在統一天下前,大家都是各出謀劃,習以為常,所以在統一天下後,也是無人強調此事。
就是魏徵對於這條法令也從來沒有揪著不放過。
畢竟大家都知道,一人智短,眾人智長的道理,但誰知,此刻卻成了杜如晦喝退蕭瑀的利器。
在這裡,就需要說明宰相和群臣本質上最大的區別了。
為什麼在此時,已經沒有了宰相這個職位,但還是能時常稱某某是宰相呢?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參贊機要。
像天下發生了何事,都有朝廷專門的部門管理和彙報的,自然也是給出專門的意見。
這也是保證朝廷的肅靜和專業,不然你一言我一語,誰也不服誰,等到得出結果,恐怕事情也早就耽擱了。
而宰相,就有著參贊所有事情的權利,這也是為何稱宰相是統御百官之職的原因。
軍國大事,他可以管,雞毛蒜皮的小事,他也能管。
而像楊軒殺人之事,牽扯的其實就兩個方面,一個是刑部,畢竟是殺人和捉人了。
另外一個,便是吏部。
吏部作為對天下官員的考核,楊軒身為侯爺,自然也是算在裡面,而對於吏部,或者說禮部等等,自然都是無權管轄的。
所以另外冒出來的兩人,申奇勝當即也跟著先訕訕縮了回去,他可不敢說自己有參贊機要的權利。
整個朝廷,有這樣權利的人,也不過是三五人罷了。
出來了三人,有兩人或是被動或是主動的縮了回去,第三人刑部侍郎石亞軒這下就很尷尬了。
參奏楊軒殺人?
他們手上有著尚方寶劍,不經過朝廷允許殺人好像是正常的,另外若說影響。
影響這東西,就是兩張口的事,所以在朝堂上能針對此事有發言權的,只是是那幾位還沒發言的大佬!
“石愛卿,若是無事,你也先退下去吧!”
李世民給了對方一個臺階下。
石亞軒當即恭敬的聽令,退回朝班,心中喃喃,女婿啊女婿,還有親家,不是我石某人沒有盡力啊,而是他連發言權都沒有,這讓他如何是好?
這一下,所有人當即都看向了三人,杜如晦,長孫無忌,還有魏徵。
杜如晦不用說,長孫無忌是以刑部尚書之位兼有參贊機要的,魏徵是御史大夫。
御史臺原本就是分割得一部分宰相的權利,對百官自然也有著發言權。
魏徵受的眾人注視,自己也是責任心強,頓時上前兩步拱手參拜道:
“陛下,地方傳來彈劾楊軒的奏疏如雪花般不知凡幾,臣想著必定是事出有因,才有如此,臣建議,不如召楊軒回朝,再從奏疏中尋找數名控訴有理的,也招到京城來,兩相對治,再由聖裁!”
這話說的就不偏不倚了,沒有直接證據,不好問罪,畢竟也不能無故定罪一朝侯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