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面風雲變幻,無窮的雷霆大勢似有攪亂天地的概況,晉陽城內自然都能清晰的感受到。

不過相較於外面,晉陽城內,這個作為事發地,卻是比很多人想的要遠遠平靜得多。

百姓安居樂業,世家子該鬥狗的還是鬥狗,溜雞的仍是溜雞,大街上一副繁榮昌盛的盛況。

即使是科考失利的讀書人,也是在刻苦的繼續躬耕於書牘,不過這次讀的,卻不再僅限於儒家的四書五經了。

還有道家的《道德經》,墨家的《墨子》,以及名家,陰陽家和縱橫家的各類鴻篇巨著。

新科舉的考試規則已經出來了,以百家為名,墨家的入工部,縱橫家,名家的入鴻臚寺。

兵家,儒家等的,自然不用說,是入兵部和禮部。

像道家,陰陽家等,帶著部分天地玄奇,人道至理的,又以茶博士之稱,為朝廷效力。

學子可以專門躬耕於自己擅長的一道,然後再參加相應的考試,有透過者,和之前的科舉一樣,都是予以功名加身,享受各項的待遇。

當然,考過了墨家的,按照常理,以後沿著步子,一步步進入工部,若是突然想要去其它六部,或者三公九卿下面的屬官下任職,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那個時候,又是看任命,看上面的大佬有沒有發現你這個才能。

可以說,這次新科舉,算是朝廷把天下凡是有才之人,無一例外的都有匡羅進去了。

大唐的科舉盛世,也是在這個時候,正式開啟!

不過即使是科舉盛世,但讀書人科舉失意,按道理該傷心的還是會傷心,該憤怒的還是會憤怒,因此牽連到一力提倡科舉改革的楊軒,也是正常的。

之所以為何會一片風平浪靜呢?自然是有著人在後面發力。

三天前,王家的喪禮徹底結束,前往長安科考的學子,也陸陸續續的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作為最後一次儒家科舉的盛世,又是舉人考進士,是真正的考官身,考題自然不免偏難。

算是為儒家的盛世來上一次圓滿的終結,儒家養士,畢竟也是有一番功勞的。

並且對於這最後一次對得起自己十年寒窗的機會,無數學子自然也都是奮力拼搏,想要搭上最後一趟的末班車。

但很可惜,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考題太難,就得刷掉幾乎一半有水分的。

其次,原本或許是能合格的,但不怕人比人,就怕貨比貨,有了雀仙樓的智慧湯圓。

長安城內外,以整個天下來看,尤其是京兆地界吃過智慧湯圓的比例佔據主體。

偶有零星吃的,大多也都是從外地來趕考,在路上碰到了武瞾,被好生忽悠了一頓,才遇上這一番機緣的。

以前是十拿九穩,這次面對一群競爭對手像開了掛般的大腦,又如何能敵得過?

所以在整個晉陽城,包含整個太原郡,由舉人考進士的,共三十五人,有三十四人落榜。

最後一人,也是在隨後的殿試中,排到了最後一名。

做到了真正的孫山。

這樣的結果,如何不讓太原的舉子氣憤,智慧湯圓之事,在長安城稍微一打聽,便能知個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