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早?

剛剛好?

李治的小腦袋是一團迷糊了,不知道掌櫃的到底是指什麼和計劃發動時間恰好對上。

難道是掌櫃的後手?

“掌櫃的,現在人咱們抓了,那下一步怎麼辦呢?”

李治沒有直接問後手是什麼,而是打算一步步跟著掌櫃的腳步,硬扎硬打的好看掌櫃的如何翻雲覆雨,解決這樣的一大難題。

“等!”楊軒道。

“等?”

李治又愣了愣,怎麼突然感覺和自己想的不一樣呢?這個時候不說去附近軍營去調動大軍,也應該發揮掌櫃的三寸不爛之舌去各個有影響力的大世家先安撫一下,保證統一戰線吧?

“掌櫃的,等什麼啊?”

這次,沒有再出現回答的聲音,楊軒卻是直接閉上眼睛,看似是假寐,實則是直接開始修煉了。

計劃早已部署好,李懷光只是正好撞在槍口上罷了,正好就用李懷光三人的鮮血,祭奠這次大唐,很有可能是最近百年內,最大的世家之亂吧。

李治迷惑不解,不過這個時候他也看出掌櫃的是不願搭理他了,只得老實的出去。

想要憑藉自己的智慧,想出掌櫃的到底是在等什麼。

這等的,就是掌櫃的後手嗎?

又有什麼後手,可以擋住數十家的世家發難啊?

這一切,都讓剛認為自己成熟長大了的李治百思不得其解,追尋掌櫃的之路還其修遠兮啊,吾將上下而求索。

也就在王通入葬,楊軒悍然殺人這一天,從晉陽城內出發的騎兵才堪堪到達長安城。

太極殿內,隨著李治送來的這份急報,也再次陷入激烈的討論中。

“陛下,不可啊,世家勢大,只能緩緩削之,現在又有科舉選拔底層人才,何必急於一時呢?”

“是啊,陛下,雀仙侯的這個想法,萬萬不能答應啊。”

“大膽之言,大膽之眼吶。”

“.....”

文武百官,都是表達的否決的意思,就是朝堂上的大佬,長孫無忌和杜如晦幾人,雖然沒有明言反對,也是跟著輕輕搖頭。

示意不贊成。

現在大唐什麼情況,沒有人比他們幾個更為清楚,雖然有了李靖令人運輸過來的一批糧草,暫時解了燃眉之急,也讓朝廷的腰桿暫時挺直了。

但現在的大唐內部,就像是一根緊繃的弦,三番五次的政策改動,以及新事物的出現。

已經讓天下的世家像是個有了火氣的公牛,隨時有可能會撞翻大義和大勢製成的圍欄,成為一匹脫韁的野馬。

把大唐內部攪個天翻地覆。

現在的世家,其實就像漢朝的諸侯王,削藩削藩,誰都知道削藩好,可以加強中央集權。

但怎麼削,卻是一個關鍵。

漢景帝採納晁錯的《削藩策》,導致七王之亂,劉漢天下瞬間風雨飄零,雖然幸得平定,那也是使得西漢元氣大傷。

不過從此,也加深了皇權和諸侯王的矛盾,前面七個諸侯王也是被平定了,但要知道,只要有新皇登基,諸侯王的事情就永遠不會斷。

這是當年漢高祖定下的祖制。

而在漢武帝時期,主父偃上奏《推恩令》,卻是一舉解決了諸侯王勢大,中央朝廷命令下達不到地方的問題。

而且這個另一版本的《削藩策》,不僅是把地方諸侯王勢大的問題解決,在解決的過程中,可以說是使人如沐春風,多家歡喜。

唯一不歡喜的,或許就是諸侯王本人以及他的世子了。

但其他人,卻都是舉雙手贊成,整個諸侯國上下只有兩人不歡喜,又如何能擋住《推恩令》的實施?

現在的世家,就如當年的諸侯王般。

雖然沒那麼強大,但也是一個縮小版的,尤其是世家聯合起來的勢力,比起七王聯合,只會大,不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