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世家都分門別類給予了處理意見,李治之前還一團糟的大腦也頓時清晰了起來。

沒有想到就是掌櫃的幾個問題,就把煩亂蕪雜的事情排列得清清楚楚。

李治雖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但也是暗暗記下兩人間問答的順序,等著以後好好研究!

他承認自己的資質沒有掌櫃的那麼妖孽,甚至比起駱賓王都有所不如,但他相信勤能補拙,從點滴累積,終能大器晚成!

“可是咱們,具體以什麼手段處置他們呢?”

李治見得楊軒沒有再提出異議,問出一個最關鍵的問題,對於這些世家,他不可能說以著這些‘莫須有’的罪名進行懲處。

那樣是不公,不正。

不是上位者之道。

即使是對於臣民有著意見,作為上位者,還是應當要以大勢堂堂正正的碾壓。

以法律,以證據做處理。

若是不問青紅皂白,真的以言論罪,這樣的事情,不說群臣答不答應,就是百姓對於他的印象也會變差。

以無稽之談論罪民望高大的郡望,這在老百姓看來,定是君主的不對,而且容易造成言路堵塞的後果。

想想,若是隻要說一兩句議論朝政的話,就被抓捕定罪,以後誰還敢亂議論了?

百姓如此,朝臣也是如此。

他上次聽著掌櫃的話去看了隋史,著重是隋煬帝的一生,這位大魄力的皇帝,在後面幾年,不就是因堵塞了言路,不聽良言,最後才落得個國破家亡的結果了嗎?

所以以史為鑑,李治雖然不喜那些世家,也是不願開這個風氣!

想著從另外一個方向,抓住這些人的把柄,然後再狠狠的出這一口惡氣。

這些天他雖然沒有搭理外面的世家,但他們的言論,他卻是有著認真收集的。

看完後當真是氣的直冒煙,批評來批評去,就是以科舉為中心,然後再狗尾續貂,欲蓋彌彰,說著不利於朝廷的話!

說其本就是禍國殃民之舉措。

現在罷黜了儒家,百家復甦,不就意味著恢復先秦百家爭鳴的時代了嗎?

文治百家爭鳴了,那國土勢力,是不是也要變回以前諸侯割據的局面啊?

這樣的言論,可以說是在外面佔了很大的市場。

百姓樸素無知,這樣一繞,頓時跟著贊成的人還不少,雖然百姓在這個環境下發出的言論不高。

但也變相的增加了這種言論的熱度,一傳十,十傳百,等傳到整個天下都知道的時候。

這就會是一場大亂子!

他這個在晉陽主事的九皇子,自然是要負主要責任的,當然,他相信掌櫃的不會沒有看出來。

知道之所以拖這麼久都沒開展行動,恐怕定是在等著什麼!

“自然是有罪的論罪,罪重的嚴懲,或是殺頭,或是抄家!”楊軒平靜的答道。

但話語的意思,卻是聽得讓人不寒而慄。

李治一驚,沒有想到掌櫃的給的是這樣的一個意見,遲疑著道:“掌...掌櫃的,這樣做,會不會引起太大的漁輪啊。”

尤其是後面的抄家,更是讓人震驚。

掌櫃的啊掌櫃的,咱們憑著兵力和晉陽城內的廂兵配合,把城中冥頑不靈的世家子抓起來還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