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大河,只能灌溉方圓百十里

當地的官員是怎麼辦事的?

在平時難道就不知道開挖大河多立分支,在雨水季節屯水,用於缺水的時候嗎?

還有,黃河中下游,每到春季就會漲水,襄陽道以及沿途官員,難道就只會傻傻的等到堤壩快防不住的時候才想起加固嗎?

而且還好巧不巧的,都把事情趕在這個最為艱難的時刻。

李世民氣怒,這樣的地方官,真當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但現今即使摘了那些人的帽子,還是得面對這些問題。

一邊缺水,一邊漲水,以及還有一些常年的貧困縣訴苦要糧,這堆積起來的問題,聽得讓人頭疼。

滿朝上下,文武百官,此刻盡皆神情沉重,大腦都在高速運轉,很多人都吃過智慧湯圓的。

想要憑藉著自身的智慧,解決眼前這個錯綜複雜的大難題。

但思路再多,也是無用,就像是做飯一樣,做飯的方式很多,但沒有大米下鍋,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鍋。

現在這麼多問題,其實說來說去,就是兩個字,缺糧。

只要有糧,沒有水的地方,撥糧,農作物死了也就死了,畢竟下雨是老天的事情,他們凡人管不著。

黃河漲水,沒有徵召民夫糧食,撥糧,只要有糧食,多少民夫都能有。

貧困縣的,那就更不用說了。

一百萬石糧食下去,貧困縣將不再貧困。

但這想的挺好,沒糧還是沒糧。

李世民看得眾臣默不作聲,絞盡腦汁的想著,也是沒法子,正好看到一副胸有成足的房玄齡,好奇問道:

“房卿,朕見你神色坦然,毫無苦惱之色,可是有什麼好辦法了?”

房玄齡一愣,露出尷尬之色。

他那是神色坦然,毫無苦惱嗎?

只是因為最近臉上張了些肉,苦惱之色顯現不出來好吧。

但現在陛下點了他的名,若是說不出個一二三來,恐怕自己這‘神色坦然,毫無苦惱之色’就得變成什麼事都不想的大懶之臣了。

“回陛下,臣思來想去,只有兩分所得,還望陛下勿要見外。”

房玄齡腦子一轉,靈機一動出列道。

“哦?”

李世民有些驚喜,沒想到還真的有法子,急忙道:“不怪不怪,房卿且快快道來。”

群臣這下也都看著老房了,想要知道老房到底是想出什麼法子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糧,這可是實打實的難題。

房玄齡神態自信,衣著得體,拱手朗聲道:“陛下,臣先說說這第一得,昨天有李靖軍情來報,說進了吐蕃腹地,並且打了場不錯的遭遇戰,繳獲牛羊無數,言:以吐蕃軍民,供應大唐二十萬大軍,足以,可將之前運過去的軍糧,再運回來,有著這批軍糧,吾等處境,必可緩和一二。”

說完,群臣認同的點點頭,昨日李靖發來的戰報,明顯所有人都是知道的。

此刻見得老房分析,也不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