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時,約莫上午九點許,金河縣城門處,數萬百姓相送楊軒等人的這支隊伍。

看著隊伍漸漸離去,一眾百姓還是久久回不過神來,激動難言。

突然一人道:“那位大人和九皇子殿下,還真是好官啊。”

“確實,朝廷上有這樣的好官,我們以後的日子,肯定也能越過越好了。”

另一人接話道。

“哎,有誰知道那位大人,是叫什麼名字嗎?”

轉過頭一想,眾人才發現對於幫助自己等人的大人,卻是連名字還不知道。

這也是楊軒等人,是在傍晚入城的原因,再加上金河縣內鬥嚴重,對於這樣一支‘貴人’隊伍,卻是沒有大宣揚的意思。

“我知道,我知道。”

其中一人,激動的說著:“我有個侄子,不是在衙門中當差嗎?他和我說過,說那身穿蟒袍的皇子,是當今的九皇子,而另一位大人,是當今鼎鼎大名的雀仙侯。”

“雀仙侯你們知道吧?他當初做的詞,‘明月幾時有’一策滅東突厥.....”

那老文士,激動的把楊軒做得事情,一樁樁,一件件,都說了出來。

“原來,那位大人是雀仙侯,怪不得,怪不得這般清廉剛正。”

“雀仙侯,可是個真正心懷蒼生,想著我們老百姓的人啊,當初我兒子得天花,就是雀仙侯派人給治好的,老朽真是瞎了這雙眼啊,恩人在面前,都不認識。”

“哈哈,鄒伯,我們不是也沒認出來嗎,若是感恩,回去打造好一塊長生牌,祈求侯爺長生不死,能每天都為我們這些百姓主持公道,這多好啊。”

“要的,要得,還是你小子激靈。”

縣裡的昏官除了,眾人都是開懷大笑的說著感恩的話,不過說得最多的,還是楊軒。

雖然身份最高的是李治,最後下命令的也是他,但百姓或許好騙,但眼睛看到的,卻是實打實的。

或許那九皇子說的話是真的,但遠沒有當即把人給辦了,來得大快人心。

官道上一行隊伍,為首者,是兩個少年騎馬,身後遠遠吊著一群將士,旁邊靠近點的,便為秦懷玉。

兩輛馬車,暫時沒有坐人,這樣速度,也能快上一些了。

“掌櫃的,在金河縣中,之前為何我說了事後有御史來辦,那些老百姓似乎還是不滿呢?”

李治請教著,眼眸中帶著深深的疑惑。

楊軒眺望著遠方的山川,沒有轉頭,淡聲說著:“積怨已久,又逢救星出現,你說的有御史來辦,百姓沒有親眼見到,也不知道程奇等人已經被拿下,所以天然的就產生了危機感。”

“以為官官相護,有著勾結,所以對你說的凡是每一句不果斷,不讓他們徹底放心的話,都是不信任。”

“認為你是有著推諉拖延之嫌。”

在他們辦了案後,恰逢御史趕來,來者乃是請命親來的魏徵,看了遍案情後,便讓兩人先行上路,他來監斬。

作為御史大夫,京兆地界有著縣治如此敗壞,真要算起來,他這個御史大夫也是難辭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