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問詢楊軒(第1/2頁)
章節報錯
御書房。
李世民端坐上位,下面群臣肅穆立著,盡皆不言語,眼觀鼻鼻觀心,氣氛略微有些沉悶。
李世民見著,有些無奈,沉聲說著:“現在長捷法師法力不濟,身體虧損良多,諸卿現在是否還有合適的人選?”
群臣眼眸低垂,問的好像不是自己般。
合適的人選?
有啊,遠在天邊,近在眼前,雀仙侯楊軒不就夠神異的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能請動楊軒,什麼都好說。
至今楊軒還從未讓他們失望過的。
即使不會呼風喚雨,也肯定有著其他的法子,但朝廷除了陛下你去請可能請得動。
誰還有那麼大面子?
李世民眼皮微跳,沒想到這群老傢伙一個都不出聲,猴精猴精的,想到楊軒,微不可查的輕嘆一聲。
他信楊軒對大唐的忠心,但身為皇帝,若是一有事,就親自去請教對方,而且每次也是言聽計從,智商被碾壓。
待得以後,怎麼辦
皇帝沒有君主的威嚴,臣子沒有對皇帝的敬畏,這是遲早得出事的,現在也就楊軒一點權力都不沾。
對於當官也不熱心。
不然此刻的楊軒,必定又是一個李靖的存在,甚至更棘手,功高震主,威望太高,而且,不管暗地裡,就說明面上,起碼對大唐是忠心耿耿的。
每逢王朝開國時期,為什麼經常有皇帝殺大將,殺能臣?是那些皇帝不知道這些大臣有大才嗎?
還是說不知道這些昔日手下的心腹文武對自己的忠心?
其實盡皆不是,只是因為皇帝得為了後世子孫計,自己在的時候,可以壓服這些能臣大將。
但下一代呢?
凡王朝傳世,皇位更替,皇帝都是一代比一代闇弱,除非是遇得罕見時機,皇帝幼時有過其他經歷,外有敵國,內有憂患。
才可能說出現一兩代中興的君王。
所以,這也是李世民對於李靖一直忌憚的原因,他不怕李靖有異心,在自己在位時發作。
怕的自己死後,李靖卻還健朗的活著,那時李靖的威望,必定會更高,起碼三朝重臣的名頭,足以使得下一代皇帝有時不得不低頭。
再加上朋黨,軍權,種種不可訴說之大勢。
對於自己下一代,既定的李治,以前或許還有些欠缺,但現在,李世民才微微放心。
算是在雀仙樓,磨鍊出來了。
和李靖類似,楊軒也是基於此,讓李世民的心思很複雜,當君不像君,臣不像臣的時候。
除非是在大急之時,或者隔的時間不短,他才會循著機會去請教。
不是不願,實是不能也。
如果真的毫不顧忌事事詢問,只重其能,不重其德,其實對於楊軒,反而是害了他。
要知道這樣,待到楊軒才盡,或者李世民認為大唐已經富庶,強大到自己心中的目標上,認為楊軒無用時,多是一杯毒酒,一丈白綾。
這樣做,還是那句話,不是不惜其才,不念其功,而是其才太大,其功震主。
王朝的傳承,皇權的絕對性,必須牢牢把握。
“陛下,臣有一人可推薦。”
群臣中間,魏徵擺了擺朝服的衣拜,正襟的出列上前拱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