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姓陳的攪屎棍侍郎被拉出去後,群臣一片寂靜,都是苦思冥想著是否有什麼好計策。

分軍底抵抗,李靖肯定已經做了,現在就必須想著如何讓對方又合兵一處,減少大唐的損失。

若是能守個十天半個月的,敵軍在越來越酷寒的天氣下,必定會主動撤兵。

待到來年,他們大唐再調整軍隊佈置或者合縱連橫,遠交近攻,自然能瓦解對方的聯盟。

四十萬大軍,還是鐵騎,在大唐這個農耕民族面前,尤其是還在此時屬於開國之初,打了幾次仗後,本該休養生息的,幾乎無解。

每次遊牧民族的強大,都得讓身為農耕民族的華夏飽受創傷,這是沒辦法的事。

是兩種民族之間天上的差距。

李世民見群臣都無話,心中一陣氣餒,同時也明白,以他半生戎馬的經驗,也知道這是無解的局面。

以目前的辦法,唯有看李靖發揮的人和了,以及處於大唐境內,好歹屬於地理,再看一份天時,希望能應對吧。

作為群臣之首,房玄齡好歹有點節操,進言道:“陛下,臣有一法,或許可解此局。”

“哦?房卿有何辦法,快快道來。”

李世民眼前一亮,急忙道,果然在關鍵時刻還是這個老謀主能靠得住啊。

“臣認為,解鈴還須繫鈴人,當初雀仙侯主張打,想必他有法子,吾等可以問計於他。”房玄齡一本正經的道。

“,,,,”

跟著期盼看向房玄齡的群臣都是一臉鄙夷,只當還以為這天天在他們面前擺譜的百官之首能有點用處呢。

沒想到卻是說了好和沒說一樣。

李世民也是臉色一黑,看著滿臉無辜的房玄齡,又是把心中怒氣壓住。

想到一直以來運籌帷幄的楊軒,問計於他,確實算是一個法子。

可前不久他就或多或少沒給楊軒面子,這個時候又問計於他,會不會不太好啊?

李世民一下糾結了起來。

“陛下,臣也認為問計於楊軒是個好法子,就當是死馬當活馬醫了。”

老搭檔杜如晦也是展現出果斷的風采,既然他們這些人想不出好的法子,問楊軒,自然算是目前最好的法子了。

不然還真的站在這沒事就吹牛打屁啊?

兩名大臣首腦表了態,身後群臣包括魏徵自然也是跟著參拜道:“陛下,吾等亦當認可問計於楊軒。”

滿朝上下無解,不問楊軒問誰?

李世民張了張口,想要說說你們這些人還能有點臉皮不,沒辦法了就去問楊軒。

人家楊軒每天忙著求長生,有時間搭理你們的事嗎?

可在最後,鼻尖還是不自覺的發出了一道‘嗯’的聲音。

沒辦法,終究是國家大事更重要些,只是這誰去問楊軒呢?

看了看群臣,每個被李世民注視到的大臣都是低著腦袋不說話。

就是提出這建議的房玄齡也是如此,裝傻充愣,對於皇帝的眼色當是沒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