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長安城,乃歷代帝王的都城之所,歷經秦漢多朝,現今乃大唐天子太宗皇帝在位,年號貞觀,已經登極了十三年....”

上完菜後,應這些食客大佬的要求,駱賓王又再次上臺接著開講,之前講的是三藏佛經的來源,現在正好講到了觀世音入長安城。

話趕話,自然得把當時的朝代背景講一下,這一不小心,就把書中原定的話語給說了出來。

說到最後的時候,駱賓王也是心中一疙瘩,聲音越來越小,不敢再說下去了。

之前他們幾個討論這事無妨,現在這樣大庭廣眾的說了出來,當即就算是潑天的禍事了。

尤其還是當著這些朝中大佬說了出來。

酒樓內,除了駱賓王時不時應一下場子,小聲繼續說下去,靜悄悄一片。

就是剛剛吃得最歡的程咬金這時也是一個小籠包卡在口裡,往日一口一個的小籠包,不知為何就是下不去。

兩隻眼睛瞪得和銅鈴般大,旁邊幾人的表情也是類似,之前還在慢嚼細嚥的文臣們,也是愣著了。

前不久還說寫書最忌諱寫地名,有影射的可能,現在這是直接把朝代和皇帝的廟號都寫出來了啊。

大唐現今不過是兩代,李淵早就締結了他的皇帝生涯,只等他一死,就冠上太祖的廟號。

不算美諡,可也不是惡諡,畢竟開國之君,大多都是稱太祖皇帝,而按照順序算,李世民這代,不是太宗,就是高宗了,如果有特殊的豐功偉績或者臭名昭著,又是另論。

可年號貞觀,可是實打實的一模一樣,這就已經不是影射了,而是有點寫實的味道了。

而且,當今皇帝還正值春秋鼎盛呢,就莫名其妙有了廟號,這是在詛咒皇帝嗎?

“小二,你這書....誰寫的?”杜如晦反應最快,及時鄭重問道。

駱賓王張了張嘴,沒有說出來,他也感覺到事情大條了,可他身為雀仙樓的店小二,怎麼能出賣掌櫃的呢?

這時候他心中正在進行最激烈的角逐,甚至已經想到過會兒就自己擔了這事。

可不能害了掌櫃的。

他駱賓王大本事沒有,可這點擔當還是有的。

旁邊的小李治回過神來,這時也是反應了過來,解釋道:“咳,這是我寫著鬧的玩呢,本來想寫父皇英明雄偉的,可又不好用父皇的真名,所以自作主張用了這麼個代號表示。”

說完,小臉忐忑羞赧的看著房玄齡。

老房人老成精,一眼就看出了李治撒謊,可這事,實在是算不得小事,若是讓宮中的陛下知道了。

別說是親兒子,就是親爹,寫這樣帶有詛咒的書,都吃不了好。

即使是他想遮掩,也是不敢啊。

這時人群中的魏徵,突然開口道:“九皇子,你說實話,這書,到底是誰寫的,這事,可不是你一人能作得了主的。”

說完,魏徵冷寒的打量著駱賓王,以他的猜測,這書十有八九是他寫的了。

首先,說書人就是他,其次,這書在外面沒有流傳,也不可能有人敢寫,必定是最近所作。

而最大可能的,就是雀仙樓中人所作了,雀仙樓中,楊軒直接排除,這種大才,做的都是那種驚天動地的大手筆,不可能會吃飽了沒事幹去寫小說。

兩個女店小二也可以排除,不是說他熟悉兩人,而是兩個青蔥少女,不可能會有那種文筆。

而李治,再不曉事,也懂得其中的忌諱,不可能會這樣寫,只有駱賓王,才最有可能。

駱賓王少年英才,他是知道的,有這個文筆寫出來,又是少年心性,從地方剛到長安,被神童名聲矇蔽了心性,狂妄自大起來,才敢這般放肆。

魏徵話落,所有人這時也是緊緊盯向李治,等著他說出實話,尤其是魏徵那一聲九皇子,更是把門面都擺開來了。

鄭重的提醒了李治,你即使是九皇子,這事也不是你能兜得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