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稱臣,不納貢,不賠款,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李世民等人,或是口中,或是心中,都在不斷喃喃自語著這樣一句話!

即使從聽到這句話起,已經有了整整一刻時間,眾人的心緒仍是難以平復!

沉浸在那樣一個只是聽著,就足以讓人挺起身子,仰面抬頭的自信時代!

那個王朝能如此,併為此堅守三百年,大唐,也必定能實現那般景象!

為此堅守,為這個國家,為這個民族堅守屬於自己的傲骨,尊嚴!

李世民想到他前不久面試吐蕃和吐谷渾實施的策略,以及在高祖朝對東突厥,感到老臉一紅!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本以為根據當前局勢做出的改變與退讓,是應有之理,誰知,和楊軒口中的那王朝比起來!

簡直就是天差地別!

同是外有強敵,內有掣肘,但人家為了尊嚴和傲骨堅持住了,而他大唐!

選擇的卻是退讓和妥協!

難道是他大唐,不如那王朝嗎?

不!

不!

他大唐,亦當如此,亦當讓自己的子民,自己的民族,挺直了身板在外面行走!

面對任何的屈辱以及不平等,都敢大聲的說不!

如若能貫徹實行這一政策,即使是其它文治武功盡皆平平,他李世民在百年之後,也將再無愧疚和遺憾!

因為,他樹立了一個國家的國魂,一個民族的精神,利在當代,功在千秋!

後世人,也必當因他而感到驕傲!

李世民腦補了一段他貫徹堅守這一教誨之後的情景,嘴角微翹,激動之情難以言表!

不過經過這麼多年的執政,他的心境也是不差,知道那只是自己個人的想象而已!

還未執行。誰也不知道最後因此會產生什麼結果。

所以在徹底平復了內心的波動後,李世民回到現實的環境,再清晰比照大唐目前的實力和吐蕃跟吐谷渾的對比!

心中不禁一暗!

大唐鼎立的時間不長,也就只有二十年左右,如果這二十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還好!

但前有突厥之患,後有世家掣肘,他治政以來,時常因為世家的阻礙而費心力!

所以,大唐一打一還勉強,可以硬撐著上去打一波,如果戰爭能快速結束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