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可也有著自己的想法!

雖然科舉改革,科舉中既定的大部分儒家書籍會刪減,而他們苦讀多年!

也意味著大多化為無勞之功!

但同樣的,只要是人,就有著私心,何況是他們這些經歷了生活苦難的貧寒子弟!

寒門難出貴子!

這是自魏晉時期,就開始流傳的一句話,雖然現在有了科舉制,給他們廣大寒門一線希望!

但各種考場默規,人情往來,相較於同一個名次,他們寒門,必須付出相較於權貴子弟,十倍,百倍的努力!

而這科舉改革,似乎就是打破這一腐朽規矩的利器,而且,軒紙雖然還沒正式流通!

但訊息靈通者,卻都是有了風聲,軒紙廉價,紙面整潔,而且,朝廷似乎有意傳播百家書籍!

這一切的一切,都證明著朝廷,有意打破世家對書籍知識的壟斷!

雖然這些看似和此番情況毫無關係!

但他們可沒忘記,出來的新紙,叫軒紙,楊軒的軒!

是以,即使知道的人,也是默不作聲!

而廣大的老百姓,聽到這麼兩個大官,有文化的讀書人,論道!

論的竟然是五穀是什麼?

連他們都知道的問題,還需要進行討論嗎?

是他們太天真,還是說這世界,已經變了啊?

那些文雅華麗的詩詞不再受歡迎,而是把他們每日在田間辛苦勞作的吃食放在了這麼重要的場合問答!

不太合適吧?

廣大的老百姓都是聽得一愣一愣的,本來就是來看熱鬧的,現在看到這熱鬧!

頓時以前對於這些官老爺的認知直接推翻,原來當官做事也不是太難啊!

也是每日說著田間的那些吃食!

只是他們是耕種那些吃食,而那些當官的老爺,卻是莫名的說!

更輕鬆一些罷了!

隨後,數萬人,都是望著人群中心的孔穎達,當世大儒,等著他的回答!

少部分人,心中苦澀,暗暗叫苦,但還是期盼的看著孔穎達,對方是大儒,而他們只是讀書人!

連進士都算不上,肯定是比不上他的,孔大儒肯定是知道的!

而大部分人,或者冷笑,或者一頭霧水,不知道孔大儒在那籌措什麼呢!

趕緊答完就算了啊!

害的這裡堵著路,他們想要回家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