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哈!”

“居然問大相國寺的方丈要不要度牒?哈哈哈哈!”

“笑死我了,真的麼?”

這私下攔著人問,肯定是賣假度牒的了。這效果,簡直就跟去問公安局長要不要辦假□□一樣。

瞭然:“老衲心想,一般都是老衲給人發度牒,這次倒新鮮,有人問老衲要不要了。老衲便告訴他,老衲有正規的度牒領,不需要買。此人便話鋒一轉,問老衲:那你要買休息日用的假髮嗎?”

“噗哈哈哈,買假髮!”

“一般都是他給人發……哈哈,可不是麼?”

也有人想到,瞭然這是在諷刺現在的一些現象啊。不但有很多江湖人,裝成僧人幹壞事,或者避難,也有很多僧人放任自流,不守戒律清規。看,居然都有專門賣假髮給僧人的了?

瞭然:“老衲這麼正直,會需要嗎?”

他說著,還看了看臺下邊站著的幾個大相國寺的俗講僧。

“需要!!”

“要啊要啊!”

觀眾都起鬨了,沒辦法,在段子裡面,瞭然的形象真是各種各樣,很多時候會很狡猾,或者說智慧。

瞭然微微一笑,“所以老衲就說,不知道你這質量怎麼樣,我們大相國寺有人買過嗎?”

“噗!”

“大和尚在這兒等著呢?”

“哈哈,誰買了?必須罰抄經書!”

……

如果有現代人看到,恐怕就會覺得這樣的表演形式很眼熟了。

與其說這是俗講,不如說這是脫口秀。

比起俗講,與現場觀眾的互動更多,節奏更快,笑點十分密集,而且內容也更為淺顯易懂,貼近生活,也就是更加商業化。

這是雲雁回給瞭然量身打造的臺本,就是一個個小笑話串起來的,而且因為了然的形象擺在這裡,他根本不需要像很多第一次上臺的演員一樣,利用長長的鋪墊,來讓大家代入到故事背景中。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像當年,俗講僧剛出現時,選擇利用瞭然的名氣一樣,現在則是瞭然自己上場了。

大家都知道他是大相國寺方丈,他都不用鋪墊,一句有人問我要不要買度牒,就會效果驚人。當然,代入最深的還是汴京土著,或者常年待在汴京的人。其他人可能還要結合他之前的自我介紹來理解一下,而這些土著,則是瞬間就明白過來了。

給瞭然寫臺本還挺容易的,因為他自帶了很多梗,雲雁回花了不過半天,就把整個草稿都打出來,又花了兩天時間打磨,然後便交給瞭然排練了。

要說他花了更多時間的,則是在勸說了然上。還好了然不是迂腐的人,俗講本來就是為了擴大佛教的影響力,若是他上場效果會更好,何樂而不為呢?

事實上,從此以後,瞭然不可能常常去表演,但是,每年元宵燈節,他都會說上一小段俗講。

並且,這也成了一個慣例,後來每一任大相國寺方丈都會如此,因為他們發現,這竟然很有助於他們與大相國寺的聲名。

你的任何思想,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傳播給大眾。

作為一個方丈的力量,是比那些普通俗講僧要強很多的,在普天同慶的時候,講上那麼一次,是得體又有效的宣傳。

這種情況後來也被雲雁回戲稱:為了拯救日漸衰敗的佛教,方丈們站出來,成為了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