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報紙有很多內容形式,也有很多種稱呼,現代人較為熟悉的應該是邸報,也叫朝報、進奏院報狀等等。主要刊登皇帝的動態、詔令,國家決策,認識調動等等政務資訊。

除此還有以刊登邊境軍情為主的邊報,刊登人事任免新聞為主的除目、除書之類報紙,實際上也屬於邸報的範圍。

漢唐時期建立起來的邸報,最初很多隻向某人或某幾個人抄送,更像是公文、情報,不可視之為現代報紙的前身。

到了宋朝,就較為穩定了,邸報由樞密院申編,進奏院發抄各地政府,是各地官吏獲悉朝政、國情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更接近現代的報紙。

也是在宋代起,邸報開始從只提供給官吏,發展為了讀書人們也都能看到。在南宋的時候,更出現了民間小報,當然,這種不經過朝廷審編的報紙是違法的,只是私下傳遞。

所以,大家發呆,就是因為這時候的報紙政治色彩還很濃厚,他們都沒搞清楚,雲雁回要辦府報是個什麼意思。

再說了,邸報,那是人人都能辦的嗎?且不說你夠不夠有文化,開封府也不是邊關,犯得著專門弄個報嗎?

“別看我啊,我真的要辦的,不過放心,我不辦普通報。”雲雁回一句話,讓大家的表情都正常一點點了。

展昭:“你想調去樞密院嗎?”

鄭蘋更是腦洞大開,“難道是編匯各地美食資訊?”

“咦?”白玉堂說,“可以可以可以!”

“可以個頭啊!”雲雁回瞪了他們一眼,真是沒得聊。

雲雁回懂不懂如何辦報紙?答案是肯定的。

雲雁回也並非一開始就是電視記者,實際上,他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做的政府內部報紙記者,而且由於人員短缺,一度要採訪、排版兼顧。後來,才調去做的電視記者。

所以倘若給開封府辦個內部報紙,還真是他的老本行。

是的,雲雁回雖然想辦報紙,卻並未打算搞大新聞,否則他也不會說“府報”,而會直接來個“東京日報”之類的了。

那樣攤子太大了,帽子也特別大,他絕對玩不轉。再說了,他是開封府的人,做好自己府裡的事情就行了。

而相較於在開封府衙內刊發的報紙,比起那種現代感十足的報紙,也更容易讓領導們接受。

——這時候只有樞密院有資格審編邸報,可不是得經過仁宗那邊點頭,開個口子麼。

形式上雖不見創新,內容卻會更加接近現代的報刊。也許雲雁回不太通古文,但是他懂新聞,有時候這比文筆更重要。

雲雁回打定主意,準備這幾日放假在家,就開始寫計劃。他做事,向來是這麼穩的。

而其他人呢,看雲雁回的樣子,也知道他是下定決心了,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最後到底會出來個什麼東西,倒是都有些好奇。

雲雁回和雙宜、小寶從榷場拉回來不少東西,除了之前名單上定的,還有很多在榷場看到了臨時起意購買的,這下子該到了瓜分的時候。

幫別人代購的,路費就不用算了,反正是公費,只要平攤商稅就行了。

到了用餐時間,鄭蘋更是下廚,做了頓好的,給三姐弟接風洗塵。

雲雁回本想一起下廚,但是大家覺得他累著了,不讓。所以,雲雁回只去做了些奶茶來。

雲雁回用紅茶煮了一鍋奶茶,然後再做一大碗淡奶油,加鹽打發了,澆在奶茶上面,就是一碗奶蓋奶茶了。

這種吃法,比起那些少數民族國家的奶茶味道要清淡、精緻不少,更為符合東京人的口味,小老虎更是隻想吃鹹香甜蜜的奶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