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雁回在學苗語。

這是出於鄭蘋的要求,她把身世告知了雲雁回之後,就覺得心頭石塊落地了一般,非但給雲雁回說了好多雲大的事蹟,還想教雲雁回苗語了。

拆遷辦那邊的工作,雲雁回自構思之後,已寫出一份大略的策劃書,呈交御覽,說明了此事必然是需要長線作戰。仁宗看後,也同意了。

所以雲雁回也沒有太急,並將空餘時間用來和鄭蘋學語言了。

雲雁回雖然有一半苗族血統,但是從小都在漢族聚居地長大,連自己有苗人血統都不知道。然而他學起苗語來,出乎鄭蘋意料的快,連連說這一定是因為血統,她早該教雲雁回的。

雲雁迴心想,明明是我學習能力強好不好?

他要是學習能力不強,小時候能不被趙宇初追著跑嗎?想當年趙允初只是因為他學習佛經特別好才崇拜他的咧……

又因為在學苗語,加上鄭蘋曾要求雲雁回給雲濮思他們出些轉行的主意,所以雲雁回也就往雲濮思那裡跑了幾趟。

雲雁回去那邊做客的時候,雲濮思他們請他吃了一頓飯。

本來苗人就挺熱情,何況他們知道了雲雁回原來也是同族,還是來幫助他們的,於是更加熱情。

他們真的不是特別有錢,畢竟之前週轉的錢還是鄭蘋借的,如今天氣還沒回暖,買炭之類的花銷又多。桌上的菜色比較簡陋,滿打滿算也就四道菜,菜羹、炒筍、拌粉和胡辣湯。

那拌粉就算是主食了,雲雁回盛了一碗,這粉條應該是手工做的,略寬,形制粗糙,但是拌了油和醬料後,泛著一層金黃的光澤,還散發著豬油香味,點綴著一點酸蘿蔔,讓人很有食慾。

“這是豬油拌的?好香啊。”雲雁回眼睛一亮,“京中好似沒有這樣吃的。”

這時候條件普通的,也就吃得起動物油了,而且以他們家的條件,大概也是因為雲雁回來了,才放這麼多油拌一碗。

“有類似的,但是味道很不一樣的,”雲濮思介紹道,“我們的醬料是特製的,老方子了。”

“油而不膩,好吃啊。”雲雁回又夾了片筍,吃了兩口,疑惑地道,“這是……苦筍?”

偉大的美食家蘇東坡曾經稱讚過苦筍是“待得餘甘回齒頰,已輸巖蜜十發甜”,這種生長在高山的筍類帶有苦味,十分能清熱,雲雁回記得粵閩地區就特別喜歡食用。

雲雁回吃過生的,簡直苦到沒朋友。但是正如蘇軾說的那樣,苦完之後的餘甘也很美味。這苦筍,算得上是山珍了。

只是,雲雁回疑惑的是,“這苦筍生得真夠早啊?”

按理說,應該是春末夏初產出,而現在還是早春,且今年天氣格外寒冷,雲雁回真想不到能吃到苦筍。

“這是去年產的苦筍,”雲濮思介紹道,“用特殊的辦法醃製之後,封存起來,儲存到了現在。如今這個天氣,新鮮苦筍還沒有呢。”

雲雁回瞪大眼睛,非常驚奇。

這可是一個沒有防腐劑等各種先進防腐措施的時代,憑他們的方法,居然可以把苦筍儲存長達一年?吃起來還特別爽口,白白嫩嫩完全不像一般醃菜?這簡直太神奇了!

這年頭,大家為了在冬天吃到蔬菜,可是絞盡腦汁,各種醃菜,還有暖房蔬菜。可惜了,暖房蔬菜總歸會有點蔫的樣子。

雲濮思看著他的樣子,磕磕巴巴地道:“怎,怎麼了,真的沒有加奇怪的東西,吃,吃了不會有事的……”

雲雁回:“……”

“我不是那個意思!”雲雁回看著他,“你們有這手藝,居然還這麼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