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又一桶金(第2/2頁)
章節報錯
趙允初這時卻捧著臉道:“你不知道世上是有天才神童的嗎?有些東西也許你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對這種人來說,只不過是心念一轉就能明白了。”他說著說著,就抱住雲雁回的腰,紅著臉說,“雁哥兒就是這種天才。”
“……”雲雁回一臉黑線,雖然這麼挺他是很讓人感動,但是這樣是不是吹過頭了啊?
鄭凌懷疑地說:“真的假的?”他不是不信雁哥兒是天才,雁哥兒當然是天才,只是這種東西真的能靠想的想出來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當然不可能啦!”雲雁回把趙允初給拎開了,“我也是和人學來的,麻煩你不要閉眼吹啊。好了,你們選紙。”
趙允初只好悻悻地和鄭凌一起把紙分了,他們還是選擇了每人每種拿上一半。
趙允初將紙拿回去給他爹,王爺試了之後表示,其實紙質量是一般啦,不過心思精巧難得,用起來倒也是一種享受。
鄭凌這邊,他拿了紙先回的是自己家,倒被他爹看到了紙,說這不是最近很多人在吹的相藍紙麼,的確是很好看,來吧,分給爸爸吧。
如果這紙真是智和的倒也罷了,鄭凌就給他爹了,可這是雁哥兒做的啊,於是鄭凌護著不肯給鄭訓。
鄭訓怒得直罵他不孝,鄭凌抱著紙就一溜煙跑了。
紙是小事,再怎麼樣也只是紙而已,為了這個違抗親爹,可是不好聽了。鄭訓只覺蹊蹺,略查了一下,就發現造紙的僧人工坊是在雲雁回家,當即就有了一些猜想。
如果真如他所料一般,這紙其實是雲雁回的產業,那麼這小子可真算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了啊,鄭訓不禁覺得有些可惜。
如果雲雁回是鄭家的孩子就好了,早慧多智,比鄭凌強上許多。可惜,他現在都不願意和鄭家扯上關係了。
……
相藍紙在汴梁足足供不應求了三個月,隨即,其他紙坊紛紛破解了做法,並已生產出成品銷往全國各地,自然也包括汴梁,質量上比之原品甚至還要上乘,而且花樣也多了,例如智生曾經提到的花箋,還有專門的包裝紙,等等。
雖說價格更貴,但是好歹滿足了市場需求,從這時起雲雁回這邊的相藍紙就銷售量銳減,好在雲雁回時刻在觀察市場,發現苗頭時就迅速處理了囤貨,並且不再生產,連工具都賣了出去,利落地收手不幹。
那些紙商也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原來人家本來就沒想擴大規模,只想趁著這段時間賺一筆啊。
因為官府是有價格調控的,他們不可能把紙賣得太貴,生產量又提不上去,所以這段時間賺的錢對於雲雁回來說挺滿意了,但是對這些紙商來說,其實算不了什麼。
賣紙到此結束,雖然紙張已經家家都有賣,但是因為起發源,仍是被稱為相藍紙。可以想見若干年後人們提起來,也會說這紙是大相國寺的僧人發明的。
不管其他人什麼滋味,雲雁回高高興興地拿錢出來慶功了,這幾個月可真是累壞了,一直在趕工。
最後結果是很好的,算得上盆滿缽滿。刨去各種成本和商稅,一算純利潤也有近兩百貫,甚至略略高於這個年代的商人平均收益的,更別提如果是農戶,不知道多久才能賺到兩百貫。
當然,他們只賺三個月,都是巔峰期,其他時間還不開張呢,這又不好與其他商戶進行比較了。
雲雁回請智和他們大吃了一頓,幾個假和尚吃得滿嘴流油。又買了禮物送給張山人、方丈等人,這次他們都幫了很大的忙。
對於方丈來說,他願意賣這個面子給雲雁回,讓雲雁回借用大相國寺的名氣賺一筆同時因為頂著大相國寺的名頭其實也為大相國寺做了宣傳),那是因為他看中雲雁回的能力,知道雲雁回會投桃報李,為大相國寺帶來更多。
果不其然,這一點在半月後的大相國寺內部會議上就得到了印證。
今年雨水多,周圍一些鄉鎮的橋都出了問題,官府又令大相國寺去修繕,加上這兩年是一直在興修水利,很是花費了一筆錢。
所以,方丈召開各位管理層的大和尚開個會,希望有辦法能再提高收入。大相國寺,就跟個公司一樣,和政府合作,做慈善,要控制盈虧和擴大規模。
這個會議,雲雁回作為一個編外人員也參加了,他雖然沒剃度,但是也只差剃度了,好像全寺上下都預設是自己人。
雲雁回聽到有僧人提議,再買些地,雖然寺裡僧人不夠多了,但是可以僱人來種地。
這是個常規性的辦法,不過地越買越多,地盤越來越大,對寺裡的管理來說也是一種挑戰。
這時候,雲雁回舉手道:“我覺得,咱們可以在現有的資源裡,再挖掘一下,看能不能疊加產出,比如,城郊不是有幾十畝稻田嗎?”
方丈一聽“疊加”兩個字,就覺得好像摸到了什麼,“雁哥兒細細說來。”
喜歡大宋小吏。請大家收藏:()大宋小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