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鄭蘋的立身之本(第1/2頁)
章節報錯
雖然想改善伙食,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雲雁回現在作為一個幼兒,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家裡唯一能掙錢的人,鄭蘋,心裡充滿了擔憂。
不過事實上雲雁回是想太多了,的確,在古代很多行業婦女都受制於性別無法從事,大多隻是操持家務,卻不代表家裡沒男人就養不起三個小孩了。
雲雁回擔憂的目光在鄭蘋把緙機搬出來後,瞬間轉變成了狂喜。
偉大的古代勞動婦女!
緙機,鄭蘋居然會緙絲!
雲雁回在現代時採訪過本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人,找了很多資料,採訪時還現場瞭解了,觀看緙絲手藝人工作,記憶深刻。
緙絲是一種絲織品,其織法獨特,耗時久,價格昂貴。上等的緙絲作品,稱得上是一寸緙絲一寸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這是皇室專享的織品,民間會這種技藝的人都不多。
歷史上緙絲的大盛時期,正是現在,宋朝。因為宋朝皇帝的審美,導致緙絲作品從實用、裝飾轉變為了藝術性更強,大量採用書畫作品為原樣。
雲雁回採訪的那位手藝人,完成一幅緙絲作品用時少則數月,長則以年計,而其本身對於書畫也有且必須有很深的理解。
至於鄭蘋……在鄭蘋畫樣子時,雲雁回看了一下,她好像只打算緙一條絲帶而已,技法單調,而且花紋單調,即使叫雲雁回這個外行看,也沒有什麼新奇之處。
而不止是緙絲,就算是一般的繡品要賣出要價錢,藝術創造力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如此來說,以緙絲的耗時,和這絲帶的大小、價值……想靠鄭蘋緙絲過上好日子好像不太可能。
雲雁回有點點失望,也是他之前高興過頭了,都忘了想,有那本事鄭蘋還去慈幼莊打工做什麼。再說了,要緙出比較大的作品耗時太久,回本慢,根本不適合他們家。
不過雖然沒法致富,好歹也不用擔心餓死了,以鄭蘋的手藝,和北宋這個時代富裕的程度,足以養活大家。
而且除了緙絲,鄭蘋還會刺繡,她把雲雁回、雙宜和小寶帶回來後,除了買東西就沒出過門,每天端坐在家裡刺繡。
雲雁回現在乖得很,雙宜可以幫忙照顧小寶,所以鄭蘋能夠全心工作。
隔壁的胡三娘經常來鄭蘋家一起做繡活兒,白天來,晚上也來,但是也常自己帶燈火,算是和鄭蘋平攤燈火錢。
胡三娘過來一般都帶著她七歲左右的女兒,一開始還會把小兒子也帶來。但是,她兒子和雲雁回差不多大,特別能折騰,總愛去鬧小寶。小寶一被鬧就哭,害得鄭蘋不好乾活。
尤其這個時候雲雁回在旁邊還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都看得到,她兒子還尿褲子呢,雁哥兒就會自己解手,完了還特別愛乾淨的洗手擦乾。
所以這樣有了兩三次後,胡三娘便不好意思把兒子也帶來了,都讓她婆婆帶。
胡三孃的女兒就安靜很多了,她跟在胡三娘旁邊是學習刺繡的,自己也些碎布頭練習。鄭蘋就讓雙宜和她一起,玩一會兒練習一會兒,自己則和胡三娘一面閒談一面做工。
就是從胡三娘和鄭蘋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裡,雲雁回得知了一些訊息。
比如鄭蘋當初去慈幼莊工作就是胡三娘介紹的,當時鄭蘋生完孩子,家裡沒男人,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睡都睡不飽,也沒時間做繡活,沒有收入。於是去了慈幼莊,那裡幾個婦女可以照應著,還包吃住。
現在鄭蘋手頭的活也有胡三娘介紹的,汴梁繁華,需要繡品之處多了去了,汴梁繡孃的作品也隨處可見,從店鋪的望子到行人身上的新裝,她們的作品裝飾了整個汴梁。
汴梁甚至還有街巷是專門做刺繡買賣的,住了很多繡娘。胡三娘她們做的繡品也是送到那兒去,之後鄭蘋的緙絲作品也得在哪裡找銷路。
還有,現在的時代大約是北宋中期——緙絲的轉變及大盛,是在北宋晚期。現在緙絲作品雖然仍以實用或裝飾為主,但已經有了往更高層次發展的趨勢,只是還沒有普及化罷了。
可惜了鄭蘋好像沒有什麼藝術細胞……雲雁回做起了白日夢,要是鄭蘋突然醍醐灌頂靈光一現了,繡出一幅藝術品,然後賣出天價,從此帶領全家脫貧……
這是雲雁回的一個美好盼望,以他現在還沒緙機高的身量,每天除了吃喝拉撒,也只能做做白日夢了。
吸溜了一下夢想的口水,雲雁回推了推打瞌睡的雙宜,用眼神鼓勵她好好看鄭蘋緙絲,小妹妹,好好學習手藝啊,不說有了生存技能,說不定一夜暴富就落在你身上了呢……
.
大半個月後,鄭蘋和胡三娘一起去繡巷送繡品,回來的時候,手裡大包小包提了不少東西,有吃的有用的,還有絲線等物,看來作品得到了肯定,不但結了錢還有新活了。
雲雁回也挺高興的,這可算是家裡唯一的經濟來源有了穩定的趨勢。
鄭蘋開啟一個油紙小包,解開來便有甜香散發,裡面裝著五六個點綴著芝麻的黃色點心,“來,娘買了些脂麻團子。”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鄭蘋把點心放在床沿,雲雁回和雙宜就湊了過來,小寶聞到甜香也揮了揮胖胳膊,可惜他現在還不能吃。
雙宜嚥了口口水,“我不吃,雁哥兒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