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寒冷,仁宗舉行了一個蹴鞠比賽,邀請百官一起觀賽,不過這個比賽的球員和往日相比有點不太一樣。

受到上次雲雁回辦化裝派對的啟發,仁宗覺得把小孩子們聚到一起玩,是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所以,這次百官都來觀賽,其實便是因為他們家裡的小孩今日幾乎都會參賽。

因為種種原因,活動雖然不是雲雁回辦的,但是他也會去圍觀。

對雲雁回來說,蹴鞠也不稀奇——並非是指他在現代看過足球,而是在瓦舍中就常常看到。

北宋時期蹴鞠相當流行,這項被視為足球前身的運動,在這個時候有不一樣的玩法。

一種是表演性質的,兩隊並不進行直接對抗,而是表演顛球等高難度動作,技高者勝。雲雁回在瓦舍中看到的那種蹴鞠,就是這樣的玩法,不然再大的瓦舍也施展不開啊。

那些在瓦舍中表演蹴鞠的,也算是藝人了。

另一種,則是大家更熟悉的了,對抗性的,以球踢進球門中多為勝。

後者的人員設定也相當專業呢,和現代有後衛、前鋒之類的司職一樣,這時候也有各種角色,比如“球頭”“左竿網”“右竿網”“散立”等等,球網,被稱為“風流眼”。

而且規模可大可小,標準的是十二人,但是也可以數十人同戲。

這次的宮廷比賽,雖然球員都是小孩,不過角色分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甚至連場上的裁判——都部署校正,都和現代的裁判一定,在場上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力。當然了,這可能也是因為這場的比賽是趙幼悟……

場地在皇家的御苑中,球網、邊欄什麼的都已經搭建起來了。

雲雁回慢悠悠地走到場面,看到趙允初正被一群系著紅色綁帶的小鬼圍住,其中好像還包括了趙宗實,好幾個人的面孔也很眼熟,大概都是宗室。

雲雁回走了過去,“允初,這是怎麼了?”

趙允初有點手足無措,“我也不知道是誰說叫我來做他們的教授,教、教授他們蹴鞠。”

雲雁回想了想,“可是你的技術並不好吧。”

趙允初老實道:“大概是因為我小時候總是贏……但是那時候我贏,你也知道……”

當然知道,那時候趙允初贏完全是他都在野蠻衝撞,這種力量型的選手誰防得住他啊?也不知道誰那麼坑爹,聽說他勝率高就叫他來場邊指導。

趙宗實跑過來,拉了拉雲雁回,“雁哥兒,你會蹴鞠嗎?”

“我也不會哦,怎麼,你很想贏嗎?”雲雁回問道。

趙宗實回頭看了看,然後衝他招招手。

雲雁回蹲了下來,趙宗實便在他耳朵邊小聲說道:“我阿孃說,若是今日我們贏了,便許我休息三日不讀書。”

“你真有出息!”雲雁回真誠地說。

趙宗實:“……”

總感覺怪怪的……

“是這樣的,我雖然自己不會踢,但是我知道一個挺好的方法。”雲雁回在趙宗實耳朵邊上說了幾句話。

趙宗實聽得眉毛皺起來,“這樣真的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