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張堯佐在河陽時辦事不怎麼地道,胡亂處理百姓的上訴。

這河陽也是京畿城邑啊,一來二去,就有風聲流傳到了開封府來,耿直的包拯知道後,稟報了仁宗,仁宗遂命其回京。

案子肯定是翻不成了,但是仁宗向來仁厚,連龐太師都留了多次面子,何況是張貴妃的家人。

所以,河陽張堯佐可能回不去了,但也不至於沒官做,問題是仁宗下一步要怎麼安排他。

結果雲雁回這麼一提議,之後包拯還有臺諫官員都統一口徑,這外戚不可以主持大計,若是官家有意任用,還是把他調到京中來,在大家的監督下,做點不痛不癢的事情。

更有人如此建議:既然張堯佐從前不懂得如何處理百姓訴訟,不通法制,那麼,乾脆把他安排在開封府做一名推官,跟著包拯學一學吧。

包拯是出了名的鐵面無私,還曾經參過張堯佐,一定不會徇私的。此人若想作亂、耽誤百姓不可能,若想學習上進,也算有機會。

這個提議一說出來,很多人都覺得合情合理,紛紛附議。

就是仁宗,聽了也覺得特別好,問了包拯願不願意,包拯板著臉說願意。

這麼一來,仁宗頓時覺得非常好,張貴妃沒法說什麼,百官也覺得滿意,對於張堯佐,也不失為一個機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於是,仁宗一聲令下,就把張堯佐原來的差遣奪了,換成開封府推官,即日起走馬上任。

——仁宗若是知道開封府門口曾經發生過什麼,以及這個主意其實是雲雁回提出來的,那麼他一定會多想。

可惜,他現在並不知道,才會真心誠意地覺得這樣對大家都好,否則定能猜出來一些真相

最懵逼的就要數張堯佐了。

他們一家人都在家討論過了,覺得那些如狼似虎的臺諫官員很有可能求官家把他的官職都奪了。

但是沒關係,只要他乖乖認了,過了一段時間,以官家的性格反而會自己愧疚,覺得罰得太重,然後重新安排他。

畢竟張堯佐和家人聊過之後,才後怕地發覺皇后入主後,貴妃娘娘情況不是很妙,否則放在往日,他哪裡還需要認錯,叫貴妃娘娘去撒個嬌就是了。

可現在是什麼情況,那些人怎麼異口同聲,要把他送到開封府去?

開封府,那可是包拯當家,以包拯的為人,他到開封府去,也許包拯不會為難他,但是,他還能活得自在嗎?

還不能拒絕,看官家那樣,要是拒絕了,分明就是不識抬舉。

張堯佐頓時覺得天都要塌了,頗為生無可戀!

……

鬱悶的張堯佐請了病假,待在家好幾天,做了心理準備,這才去上班。

張堯佐的夫人深知自己丈夫是個什麼德性,小心提醒他,到了開封府,千萬不能像在河陽那樣行事了,否則,被包拯落了面子是小事,令官家惱怒就不好了。

張堯佐長吁短嘆,一想到自己從前以國丈自居,現在卻要屈居那包黑子手下,真是千百個自憐自艾啊。

張堯佐塌著肩膀騎馬去上班,到了門口,遠遠就看到那個姓雲的混賬小子,今日正是他當值。

張家又一次倒黴的訊息已經傳遍汴京了,張堯佐更被塞到了包拯眼皮子底下鎮壓著。與這個訊息一起被大家八卦著的,就是原來雲雁回終於回開封府當差,而且是去守門了。

如此一來,大家有好戲看了。

眾人不知道雲雁回和張堯佐早就交鋒過了,只覺得一來張家和雲雁回有前仇,現在一府為官,是推官為難小吏呢,還是小吏買通食堂搞推官啊?

二來,也不知道雲雁回守門會不會有什麼有意思的事情發生,又叫誰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