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知道御史每個月有參本任務的啊,雖說日報的記者任務量會適當減少,但是也擋不住這些御史採訪的時候順便看看有沒有可以參的啊。

更何況,現在已經有風聲傳出來了。那就是,剛開始創辦時,日報是以歌頌頌德為主,一般□□不會往外報。

但是,現在宮裡有訊息稱,官家覺得要多一點形式,可以適當地曝光一下嘛,發揮一下監督職責啊。

這可不得了,如果真的確定了《東京日報》可以進行負面曝光,那麼他們的地位會無形中更為上升一大截,對於各個衙門也是很大的壓力。

尤其是基層衙門的,要事重事無疑不會曝光,能曝光的也就是他們這些基層衙門和小官小吏了,這平白還有百姓攔馬上訪的呢。

以前這本,是遞到官家那裡,以後要是人民群眾全都看得到,那豈不是分分鐘臭大街的節奏?

雲雁回哪知道杜攸一瞬間還轉了那麼多心思啊,跟他客氣了一下,說了自己想捐些教學道具。

杜攸開心得很,他們油水真不多啊,一個個還活得戰戰兢兢的,尤其是幾年前一直局勢緊張。杜攸都想好了,倘若太醫學辦成了,他就辭去太醫正的位置,申請專門管教學。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杜攸的感謝之下,雲雁回離開了太醫學。

接著又得去《東京日報》,和胡翰林商量增加一個版塊,連載圖畫。

胡翰林沉思了很久,說道:“你從前說那幾句話,後來人告訴你,我走後你說自己是吹牛的。但是,我看你還是有在努力的。很好。”

雲雁回:“……”

唉,往往事情總是這樣,無心賺錢也被打成奸商,幫侄子一個忙,反倒莫名其妙成了有理想的好青年。

面對這樣的誤會,雲雁回當然是靦腆地說:“世人不解我,然而我卻是從來不改初心的。”

……

《東京日報》的版面給拿下來了,另一邊,鄭凌也找了自己想改的本子。有三個說三國的,他覺得不錯,但又並非都是完美的,因此需要各選精華之處。

雲雁回便帶鄭凌去書會,他與書會的人都是勾欄中打過交道的老相識了,找到了三個書會先生,同他們一說要買版權,那是沒有不應的。

本來就是賣字為生,現在不但能拿一筆錢,名字還能登上《東京日報》,廣開知名度,世上哪裡找這麼好的事情去啊。

於是便到了創作的時候,鄭凌和他那些同僚都有本職工作的,因此是合力畫一本《三國》,團隊協作,速度還是很快的。

有云雁回在一旁提供思路,創作上即便遇到什麼困難,也勢如破竹地解決了。

攢了一個月稿,然後才開始在《東京日報》上連載,專門加了一個整版,用來放《三國》連環畫。上面清清楚楚寫了原著名字,還有畫手們的名字。

《東京日報》從未連載過連環畫,便是小說,以現在的篇幅,通常也一起登完了,大多是詩文。這一次,他們沒有刻意做什麼宣傳,就在普通的某一天,悄然無聲地登了出來……

……

對於北宋人民來說普通的一天早晨,訂閱了《東京日報》的酒家、飯店、大戶人家、衙門……各自取了被僧侶們放在門口的報紙——如今僧侶們除了叫醒每家每戶之外,還多了一項職責,送報紙。

首先是那些自家訂了報的人家先反應過來,“咦,今日怎麼登了這樣多畫?”

男主人習慣每天在吃早餐的時候看一看《東京日報》,這一天,他先被報紙最後一版的圖畫吸引了注意力,仔細一看,標題是《三國》,再一看,畫的也正是三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