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報信人瑟瑟發抖,將他們在山上的情況如實說了出來。從雲雁回蹭掉了堵嘴布,到後來他下山之時,雲雁回和周惠林已經堂而皇之住到了單獨的房間去……

眾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他們在這裡腦補雲雁回被僚人折磨得悽悽慘慘,沒想到其實人家快活得很呢……能說不愧是雁哥兒嗎?其實該擔心的應該是那些綁匪吧!

趙允初可算鬆了口氣,喃喃道:“也好……”

雖說雁哥兒那邊沒事,但是他也不後悔自己逃出京了。沒來之前,誰能確定情況如何呢。雖然雁哥兒夠穩,他也沒法不擔心。

石美蘭的到來,和她帶來的訊息,解決了最大的問題。首先確定了雲雁回的處境不錯,其次,他們不必煩惱如何將雲雁回贖出來了――雲雁回自己在上邊就已經談好了!

他向苗人求助,還真是最好的選擇。要是交涉的對方是官府,再充分的理由,僚人也要懷疑。

本來,白玉堂還想探清地形,自己偷偷上山,制住僚人首領,擒賊先擒王呢。

……

當石美蘭、趙允初一行人會和,準備行動的時候,雲雁回已經在山上待了大半個月。

這大半個月的時間裡,雲雁回幾乎成了寨子裡最受歡迎的人。

周惠林的傷也被養好了,雲雁回三五不時就給他弄些肉食補身體,想鍛鍊也沒辦法,又不用幹活,養得他氣色紅潤,自己估計恐怕胖了幾斤。

而云雁回,每日與寨子裡的僚人打交道,還學他們的語言,忙活得不亦樂乎。

他教寨子裡的人如何做吃食,還關心這裡的農業生活。

漸漸的,雲雁回完全把住在山上的日子,當做了一次實地考察。這些綁了雲雁回的僚人,在他眼裡,就是一群考察物件、資料。

在廣南的土族裡,他們是很有代表性的,透過觀察他們,能夠掌握廣南各個土族的生活情況。

廣南推行土司制,其實是雲雁回提醒的,後來他也一直比較關心這裡的政策。朝廷希望漢化土族,推行漢文化,還準備日後招收土族做官員。而切實改變他們的日常生活,也是很重要的。在這一點上,政策還不夠完備。

雲雁回在寨子裡溜達,和僚人聊天,把情況瞭解了個七七八八。

首領本來以為雲雁回居心不良,是不是日後要搞什麼鬼,還想拷問他。

結果雲雁回義正言辭地說:“日後我們土司是要帶大家一起發達的,我只是想幫幫兄弟們而已。我發現這山田比較貧瘠,糧食收成不高,導致大家老是吃不飽,下山去‘打獵’。但是,這種情況也不是不能改變啊。我們苗人種田,現在會先撒上草子肥田,這是天然的肥料,能夠讓糧食增產。”

草子正規名字叫紫雲英,也叫紅花草,是一種很好的綠肥,也耐寒,在山上一樣長得很好,自己就能長得很好,都不用特意去管。還能用來喂牲畜,特別方便。

別說現在了,就是上千年後的中國,仍然有許多山民使用。而且,在那個年代,它除了肥田還有一個用處。那就是每到紫雲英大片盛開的時候,吸引遊客們來觀賞。

雲雁回說的話真實度其實是一半一半,他在苗寨看到了紫雲英,看到人們只知道它能餵牛馬,也沒有特意種。

因為雲大剛去世,雲雁回就沒有興致勃勃地和石美蘭說這些,只是略微提到可以多收些草籽,撒在地裡肥田,準備日後寫信詳談。

石美蘭應下了,但是時間這麼短,當然不像雲雁回說的那樣,彷彿已經成了一個慣例。

但是這時候資訊不發達啊,誰知道別人老窩裡的事情呢。首領一驚,有點相信,畢竟苗人現在比他們富裕,但是又懷疑,為什麼雲雁回會把這麼重要的事情告訴他。

那個草子,很多山坡上都長了,這麼多年也沒出過人畜碰了後中毒的事,反而可以拿來入藥。但是肥田,卻誰也沒證實過。他可不敢保證,人畜吃了不會死,地裡種了到底是增產還是減產。

雲雁回看出了首領的懷疑,也不在意,笑了笑繼續道:“我看寨子裡的耕牛很少,而且一頭比一頭瘦……”

“再瘦也不能吃了!”首領急急喊了一聲。

這個傢伙,在寨子裡以來,不知道殺了多少牲畜。剛開始是在他這裡要,後來據說是用他的名頭在寨子裡招搖撞騙……也不能說招搖撞騙,就是自稱借,會加倍還。

有首領的例子在前,加上雲雁回又老吹噓他們苗寨,大家知道石美蘭跟著漢人混,當然就信了。

這牛肉,雲雁回也不是第一次說想吃了,現在他提起耕牛,首領第一個想法就是他惦記上自己家的耕牛了。前面說那麼多,果然只是幌子。

雲雁回無辜地道:“什麼吃不吃的,我是說,耕牛不夠,大家老是幹不完農活,是不是可以試一試購買新的農具。漢人皇帝最近在推行一種新農具,我們寨子裡已經開始使用了。既能耕爛泥地,還能開山地。叫踏犁,可以用腳把犁鏵踩進地裡。長這個樣子……”

雲雁回給首領比劃了一下踏犁的形狀,內行看門道,首領一看這個樣子,就覺得比那什麼種草子靠譜,操作性很強。

這是當然的,朝廷有專門研究改良農具的部門,但凡是推行的,都經過了無數設計、嘗試。踏犁,不知道造福了多少窮苦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