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雁回沒有像李行簡那樣覺得皇帝在宴會上演奏跳舞有什麼不合禮數,畢竟這是人家的民族特性,但是,一言不合就尬舞那就過了吧……!

幸好興宗也沒有逼他們來尬,見他們喝酒,便轉回去了。

大家對視兩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慶幸之意。這要不是李行簡在這兒做了個良好的示範,他們還真不知道該怎麼優雅地拒絕一個皇帝的邀舞。

興宗又彈了會兒琵琶,這才盡興,若無其事地回了御座。

宴罷,宋使們回了使館,又聚在一起討論了一下之前的遭遇。

李珣一言難盡地道:“家父曾說,遼國禮樂有些隨性,君臣百姓都熱愛舞樂,但是,像這樣一國之君在宴上奏樂舞蹈的事,似乎只在他們私下的宴會上發生過,並未出現在有使臣的宴會上。”

雲雁回無語地道:“那他們國君是怎麼,喝假酒了嗎?”

李行簡白著臉道:“實在是……”

他說不下去了,內心是極為不贊同的。

雲雁回和他們覺得不贊同的原因不太一樣,所以也最沒放在心上,吃了點消夜就輕輕鬆鬆去睡覺了。

趙允初晚上偷偷跑到雲雁回的房間來睡,還在意猶未盡地想和雲雁回討論,“雁哥兒,你說遼國國君喝了假酒是什麼意思?是不是那酒裡有什麼藥?”

雲雁回差點笑出聲來,“你怎麼還惦記這個呢。”

這種事對於一個正宗古代人的衝擊當然更大一點,趙允初癟了癟嘴,“你能想象,官家在宴會上彈琵琶嗎?”

雲雁回腦補了一下,頓時惡寒,“這就不是一個意思,人家遼帝在宴會上彈琵琶,就和咱們官家在宴會上賦詩一首差不多。”

就是後來的尬舞過了一點兒……不然雲雁回還挺欣賞的。

雲雁回這麼一說,趙允初就能接受一些了,想想也是,畢竟不能用他們宋人的想法來要求遼人,這遼人還老亂.倫呢。

——遼國婚姻制度比較特殊,只許耶律氏與蕭氏通婚,且不論輩分,所以會有舅舅娶外甥女、外祖父娶外孫女的情況發生。這麼多年來,契丹皇族耶律氏的皇后幾乎都是蕭氏。

兩人在一起悄悄睡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清早,趙允初才溜回自己的房間。

……

又過了幾日,便是正月初一了,今日遼帝又要宴請宋使,而且樂棚已經搭好,孔家班要在遼國首次上演風靡汴京的經典汴戲《望情魚》。

不知道有多少遼國貴族期盼著這一刻的到來,他們全都仰慕汴戲很久了,包括興宗的後宮妃子們,大家知道今日有汴戲上演後,全都數著日子等待呢。

雲雁回提前陪孔寄進宮,去檢查了一下舞臺,道具大部分都是從汴京帶過來的,舞臺不如蒲關澤的大舞臺,周遭環境也一般,但是也夠了。

孔家班的人抓緊時間彩排了一下,確定沒有問題,然後便開始上妝。

這一次的宴會在文化殿,儀程倒是與前次差不多,只是在宴會過半之時,興宗命大家遷到殿外,準備觀看大宋特殊的禮物——汴戲表演。

遼國臣子、后妃們早就亟不可待了,興宗一下令,大家就呼啦啦站了起來,往外移動。

幕布緩緩拉開,輕紗繡飛花,青衫書生站在舞臺一側一動不動,就像一副畫一般,單是這個景兒,就令遼國貴族們拍掌稱好了。

這是意料之中的,別說他們了,就是大宋人民此前也沒見過這樣的舞臺佈置啊,何況是在方面比較豪邁的遼國人民。

琵琶聲流淌如水,臺上的書生隨著樂聲,身形一動,極有韻律地走了幾步,立在舞臺中央,一甩袖子,這幅畫便就此活過來了。

這種審美是極漢家古典的,但是遼國貴族深受薰陶,故此很能體會。

此前,汴戲傳到遼國來的只是唱詞與經過口口相傳並不正宗的唱法,現在由專業的藝人表演出來,加上極富新意的舞臺設計,當真令眾人驚豔。

因時間有限,所以並未演全場,只演了兩折。按理說接下來還有其他舞樂表演,可是遼國貴族們強烈要求繼續演下去,雖然都知道劇情了,可是透過前面兩折,大家都一致認為,完整的表演才是最令人驚歎的。

興宗更是讚歎,難怪孔寄堅持要在舞臺上表演,這汴戲可不止是唱腔的藝術,更包含了舞美、妝化等等方面啊。

在大家的強烈要求下,興宗也打破流程,請孔家班繼續演下去。

待到夜裡,整齣戲才結束,掌聲久久不能停息,遼人仍然沉浸在方才的演出中,只覺餘音繞樑,難以忘懷。

趙允初小聲對雲雁回說:“雁哥兒,是不是要‘開始’了?”

雲雁回看著如痴如醉的遼人們,小聲答道:“急什麼,還不是開宰的時候。”

喜歡大宋小吏。請大家收藏:()大宋小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