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遼地詩韻(第1/2頁)
章節報錯
時間到了十一月中下旬,使遼的正旦使也該出發了,使團中有正使一位,副使三位。雲雁回和趙允初都是副使,正使是一位兵部的員外郎,叫李行簡,還有一位副使則是外戚,也姓李,李珣,按輩分算是仁宗的舅表弟。
當年的李宸妃沒能享受到分毫太后榮耀,就去世了,直到劉後死後她是仁宗生母的真相方才揭曉,仁宗心中可說一直存在愧疚。
所以,除了追封李宸妃為後之外,仁宗對李宸妃的家人也頗為優待。
在此之前,李宸妃的兄弟李用和也擔任過使臣,因為使臣去一趟遼國,不說代不代購,禮物肯定是能收到不少的,是個肥差。
而這個李珣,則是李用和的第三子。李用和雖然出身貧寒,因李後才得以入仕,但是他機敏過人,在姐姐追封后位之後,又知道低調做人,十分聰明,所以仁宗很喜歡他,這次也特地關照他兒子。
四個使臣,三個是半桶水,可見這位正使有多強了。
此前雲雁回和李行簡接觸不多,畢竟李行簡是兵部的,同他沒什麼往來。這次,雲雁回和趙允初去報道時大家一會面,雲雁回對這位老爺子算是服了。
李老爺子少年家貧,苦讀後中進士,年輕的時候在太常寺待過,也知過地方,還做過御史,人生經驗不知道多豐富。學識淵博,是當代出名的書法家,家中藏書萬卷,其中大部分還是他自己手抄的。
李行簡的談吐之中,便能體現出他的內涵,雲雁回對其十分尊重。
巧的是,李行簡和雲雁回雖然沒有直接接觸過,但是因為他以前做過御史,和御史臺的人有些交情,對雲雁回有那麼些瞭解,還頗為欣賞呢。
雲雁回和趙允初的關係不必說,趙允初與李珣之間同為皇親國戚,也是惺惺相惜,如此一來,使團上層很是融洽,歡歡樂樂準備踏上去遼國上京的路程。
每次使臣赴遼,都要帶上很多禮物,這次也不例外,禮物極為豐富,從金銀器物,到綾羅綢緞,各色吃食,等等等等,包含眾多。
這些東西,是在遼國貴族中都很搶手,遼人每次招待使臣,接禮物時最是開心了,畢竟大宋國土遼闊富饒,多得是他們沒有的玩意兒。
這一次,還有一個特別的“禮物”,那就是來自孔家班的演出。孔寄親自帶隊,帶走了孔家班一半的精英,並若干道具服裝,一同去遼國演出。
這訊息一傳出去,惹得議論紛紛。此前從未有過民間藝人受邀去遼國演出的先例,汴戲如此出名,叫京人又是自豪,又惋惜走了一半的名角兒,他們得有幾個月見不著人了。
叫雲雁回有些哭笑不得的是,出發之時,大家集合在一處,還有家人來送行的,場面十分熱鬧。
這時候,雲雁回看到李珣恭恭敬敬地請示李行簡,是否能捎帶些茶去遼國。
李行簡愣了一下,然後說:“此乃榷賣之物,怎敢私與遼人。”
李珣縮了縮脖子,“喏……”
雲雁回差點昏過去,小聲對趙允初說:“您家這親戚,不是聽說他爹挺聰明嗎,怎麼他這個樣啊?”
走私這種事情,屢禁不止,尤其是從國內帶糧食、茶葉等違禁物出國,像雲雁回那樣從遼國摟東西回來還好,沒什麼大礙。對於類似事件,使團內很多人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尤其是這些皇親國戚,只要不太過分,也沒人追究。
但是,偏偏李珣還傻傻去問李行簡。或許他心裡是覺得,這麼些東西帶著很顯眼,不說也會被發現,應當同帶頭的打個招呼,但事實上大家都是自己默默捎帶上好嗎?
趙允初也汗了一下,小聲說道:“聽說他爹從未夾帶過,可能也沒教給他這些。”
看來是小聰明沒教,潛規則也沒教。
雲雁回光是看著都覺得尷尬,虧了李行簡還能若無其事地說,這種東西不方便帶到遼國去,也真是不容易。
雲雁回趕緊上前,“公粹啊,你過來看看,東西這麼放沒關係吧?”
李珣被引了過來,傻乎乎去看車架,“是什麼?”
“噓,”雲雁回把他拉到角落裡,“你方才是做什麼,你要捎帶貨物去遼國販賣嗎?”
李珣呆呆道:“不是啊,我有一位朋友,他的親人在遼地,想請我捎些茶過去。可惜,好像給漢人帶也不讓?”
雲雁回:“……”
雲雁回無語地小聲嘀咕道:“這什麼朋友,還是絕交算了吧……”
這什麼幫忙捎帶,一聽就知道,分明是借他的手銷貨。可惜了,李珣根本沒懂,那人估計也不知道李珣這個天然呆,還傻乎乎跑去問正使能不能帶東西,如此,可算是失敗了。
李珣沒聽清楚,還問來著:“你說什麼?”
“沒什麼,我是說看來你要把茶退回你朋友那兒了。”雲雁回說道,“我看,你還不如問問你朋友要帶些什麼回來。”
“現在已經來不及了……”李珣鬱悶地道,“早知道,我應該早些去問,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雲雁回拍拍他的肩膀,“算了。”大家交情不深,雲雁回也不好直接點明,只能含糊地安慰李珣一下。
不過,李珣既然是這樣的心思,看來此次和他爹一樣,也不會玩兒走私了。這其實是很正確的做法,他們一家作為外戚,而且是沒有一位活著的太后幫忙撐著的外戚,不一門心思盡忠,如何立足呢。
幸好李行簡也是人精,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之後,再也沒提過,此事沒有掀起任何波瀾,大家平穩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