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宜就紅著臉拿了一塊,慢慢吃起來。

雲雁回又對鄭蘋說:“娘也吃。”

鄭蘋愣了一下,才感慨地吃了一塊。

這時雲雁回才拈了一塊,先觀察了一下,才咬了一口。分辨了一下,應該是穀物做的,除了外面的芝麻,裡面還有豬油香,有花生碎,倒不像雲雁回想得那麼甜,總體來說還挺好吃的。

小孩子食量小,雲雁回又知道剋制,吃了一塊就不吃了,“娘和雙宜吃吧。”

鄭蘋還以為雲雁回是不喜歡吃脂麻團子,她以前也沒帶過這款點心。

雙宜吃著脂麻團子,又看一眼雲雁回,覺得自己特別的滿足。

鄭蘋則把自己買的新紙開啟了,雲雁回還以為她又要給丈夫寫信了呢。但實際上,鄭蘋是準備給雲雁回開蒙了。

鄭蘋在紙上寫了一到十,十個大寫數字,把雲雁回叫過來,“雁哥兒,這個還記得嗎?”

雲雁回隨口說:“一二三四五六七□□十。”

鄭蘋還有些驚訝,調換順序寫了一下,“這樣呢?”

雲雁回:“……五七三□□十二一。”

鄭蘋教兒子識數是在一個月前了,也就是現在的雲雁回穿過來之前,這一個月因為先是摔了一下,又失業,回來後忙於趕繡品,就沒督促。她都沒有想到,雁哥兒居然還記得!

鄭蘋驚訝之後自然是欣喜,“雁哥兒真棒,娘現在教你識字可好?”

雲雁回點了點頭,他以前就練習過書法,還常常有朋友讓他幫忙寫扇面、春聯之類的,在現代可能算不錯,但是在古代,恐怕算不得什麼。

雖然對文言文很頭疼,但認字,加上寫得一手好字,無論在現代還是古代都很有好處。所以,對於鄭蘋給他啟蒙的要求,他是肯定會配合的。

非但如此,雲雁回還裝作玩的樣子去抓筆,學寫起數字。

鄭蘋驚喜非常,她拿著兒子人生首份墨寶,唸叨著要寄給丈夫看看。但是一下子又想到,她雖然堅持認為丈夫還好好的,但是這獨特的第一份,寄出去就看不到了。

於是,鄭蘋獨出心裁地以雲雁回的“墨寶”為原樣,繡了出來。

雲雁回非常開心!

當然不是因為他那故意寫得很爛的字要被永久保留下來了,而是因為鄭蘋繡字繡得非常好,明明是很普通的幼兒習字,但是她透過深淺不一的黑色絲線,將墨色的變化還有幼兒稚嫩的筆跡全都表現了出來。

這正是緙絲、刺繡等活計統一的特點,任何事物都不是單純的顏色。

就像現代的素描一樣,任何部分都有深淺變化,將這種變化表現出來,物體才會立體,栩栩如生。

如此高超的技藝,讓雲雁回覺得他那故意寫爛的字都變成了藝術品!

從這就可以斷定,鄭蘋的緙絲技藝絕對也不低,至少雲雁回看到她緙出來的那些絲帶就絕對不是她的真實水平。

鄭蘋平時做的刺繡和緙絲都是沒有很大變化,導致雲雁回以為她不但沒有藝術創造力,技法也普通。現在看來,那隻不過因為她繡的東西不需要太大變化,就沒有上心罷了,否則耗時久,價效比也不高。

……可是,如果是這樣,那為什麼鄭蘋不繡些精緻的作品呢?

雲雁回漸生疑惑,要是說鄭蘋是因為家裡沒錢支撐她長時間的創作,可是如果真的有那樣的手藝,完全可以和繡巷的店鋪談,甚至直接供職啊。

而且即便是耗時相對不那麼長的小型作品,如那絲帶,也有可以下功夫的地方,價格相比之前絕對翻著番兒。

還有,之前鄭蘋提起自己因為生育後因為帶孩子,所以不得不去慈幼莊工作,細想也有點牽強,明明有更好的工作可以讓她活得更輕鬆吧。

雲雁回一時間發現,他現在這個娘好像很不簡單。

鄭蘋便擦擦眼淚,說正是要這麼做。

雲雁回一下子就明白了,古人對身後事很重視,即便不用運雲大郎的屍首回來,也得耗費好一筆銀錢,才能辦好喪禮。

家裡現在日常支出倒也罷了,要辦喪禮,加上請和尚做佛事的費用,就不太現實了。

唯一的辦法,就是鄭蘋緙絲賣錢。

喜歡大宋小吏。請大家收藏:()大宋小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