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天空,彷彿被捅破了一個窟窿,雨水肆意傾瀉在這片大地上,那管你需不需要。要不怎麼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呢?

廬江城因為處在巢湖水源的下游,因此受到湖水決堤倒灌的可能性非常大。

董襲帶著一群人高馬大的“熊衛”首當其衝,來到巢湖最危險的第一線。

因為連日大雨的緣故,巢湖周圍的路面已經一片泥濘不堪。運送石頭和沙袋的板車在這種路面上猶如稚童耕地,走的異常困難。

董襲抹了把臉上雨水,望著前方的道路憂心忡忡。

“兄弟們!在加把勁!就快到了!”

“熊衛”眾人已經全部脫了上衣,露出一身壯碩的腱子肉,大家喊著號子奮力前行。

“將軍!讓我們工兵營先上吧?大部隊這樣的速度等趕到那裡恐怕就晚啦!”

董襲身旁,跑過來一名身材敦實的中年漢子。漢子名叫李瞻,是廬江城裡出了名會打井,擅挖墳的行家。也正是這門手藝,讓他破例進入了工兵營為士兵們授業,也算是半個教官了。

董襲看了一眼身後那五千人的隊伍,的確將戰線拉得有些過長,行進速度也差強人意。

“好!李瞻,帶著你的工兵營先上!我們隨後就到!”

“是!”

李瞻得了命令,在雨中拿出一面小紅旗揮舞了幾下。很快的,工兵營計程車兵們從四面八方集結了過來,人不多,只有不到八百多人。但是這八百多人可都是挖地壘牆的高手,當下,他們每人都背起一包沙袋,拿著一把將軍府特質的鏟子,腰上的牛皮袋裡還裝著一顆手雷。

“兄弟們!我們先上去!跟我來!~~~”

李瞻大手一揮,背起自己的工兵鏟就向著巢湖的方向快步跑去。

要說工兵營的速度的確比大部隊要快上許多,在脫離了大部隊之後,李瞻等人的身影很快就消失在大雨磅礴的視野中。

董襲又抹了把臉,低聲罵了句娘,回頭吼道:“再加把勁!~~~”

工兵營計程車兵們,多為身材不高但體魄壯碩之人。當初在挑選工兵營人選的時候,孫策就強調要那些能吃苦耐勞,韌性極佳的人為最好。其次就是手藝,比如說李瞻,他的手藝在廬江城以外都是赫赫有名。甚至許多豪族大家,也會不辭辛苦從遠方來拜訪他,就為了請他去給自家的祖墳起土,或是為田地引渠。據說他每次只憑一捧泥土,就能判斷這地下能不能打出水井來,真正是神乎其技!

此時的李瞻,已經貴為江東工兵營的教習,專門教導這些士兵們挖洞壘牆的功夫。而如今,李瞻覺得自己這麼多年所學,終於要真正的派上大用場了。

距離巢湖越來越近,李瞻發現,這裡的水流開始分叉,也越來越湍急,看來此時的長江已經全段氾濫了。

“大同、二同!”李瞻大聲喊著兩個人的名字,這兩人是親兄弟,而且同時在工兵營任職。

“李頭!”

李瞻看著兄弟二人,伸手一指一條奔流河水的源頭方向。

“你們倆帶一百人,去那邊看看怎麼回事,決口嚴不嚴重,如果太過嚴重,就試著在旁邊開挖幾條導水渠!不管成功與否,都過來在堤壩與我匯合!”

“是!”

兄弟二人領命,帶著一百名工兵趕赴河水盡頭。而李瞻則繼續帶人往巢湖堤岸趕去。

大同、二同姓康,家裡一共兄弟三人。因為家中老母尚在,因此兄弟三人一商議,決定讓最小的三弟在家照顧老母,而他們兩個則憑藉著手藝加入了工兵營。

康家在廬江城裡屬於最底層的那一撥百姓。康家老母的丈夫早年就是因為從軍打仗丟了性命,因此老太太這麼些年又當爹又當媽,不知道吃了多少苦頭才將三個兒子都養大成人。所幸兒子們也都很孝順,現如今老大老二又進了將軍府任職,康家的生活一下子就提高了幾個檔次。但老太太心裡還是有些擔心的,因為當兵的事,老太太還在三個兒子面前發了次脾氣。直到最後兒子說那是工兵營,不直接跟敵人打仗,這才說服老母親放他們走。

康大同來到那處決堤的缺口旁遠遠向下看去,就看到這條缺口所流出的水,全都向著廬江城的方向奔流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