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中國海還不存在具體海區的名稱,凡是能見到的海,一律都稱為“海”。隨著經濟的發展、居民的增加、漁業的興起以及沿海一帶海洋災害的不時發生,人們開始把海域加以命名區分。據史料記載,渤海改稱為“勃海”,蘇秦曾說:齊北有勃海。田肯曾說:齊西有濁河之限,北有勃海之利。渤海也被稱為“少海“,《韓非子》記載:齊景公遊於少海。

而此時的渤海海面上,有一支兩百艘的戰船組成的船隊正浩浩蕩蕩往北行駛。旗艦甲板上,趙雲正穿著一身亮銀色鎧甲,手拿地圖喃喃自語:“長白山...長白山...小師叔標註的這個位置好像是魔鬼峰啊....”

“二哥,魔鬼峰?我們要去魔鬼峰??”

趙雲身後,是他帶來一起行動的兄弟金子柳和羅平安。他們三人從小在常山長大,可以說是發小了,所以趙雲在投靠了孫策以後,就把自己這兩個好兄弟也千里迢迢的帶到了身邊,也算是為他們謀了一條出路。

趙雲合上了地圖,看著遠處海平面上出現的陸地輪廓,沉聲道:“總之先上了岸再說吧,我們這次的裝備精良,人員也齊整,肯定不會像上次一樣半途而廢了。”

已經看到目的地的趙雲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感慨。想自己那時在公孫瓚手下做事的時候就上過一次長白山,可那次由於裝備、糧食等種種原因沒能越過這座山,不過,趙雲對這一次的登山信心十足!

這一次,趙雲不但有上次跟自己一起流落荒島的魏榮和褲子;還帶來了精通陷阱和追蹤術的“狐狸”;常年在山林作戰的潘臨;以及作為東吳大使,準備前往公孫度處締結同盟的周賀。

他們的船隊一路走來還算風平浪靜,而且這個月份的海潮正是一路向北,也使得船隊省去不少力氣。而船隊在到達安樂港之後,趙雲就跟潘璋等人作別,開始領著自己的幾艘船跨越渤海繼續北上。

至於潘璋等人,也分成了兩路。一路自然就是潘璋所率領的三千東吳水軍,一路西進去支援曹操和袁紹的決戰。而另一路的蔣欽和孫權,則留在了安樂港。而蔣欽得到的任務就是...霸佔安樂港,將那裡發展成東吳北上和進入黃河的軍事要塞。

而孫策的另一個計劃,就是利用安樂港和遼東半島的的公孫度,再加上即將被髮配到倭島的孫權和步家,對渤海實行一個全方位立體式“監控”。

至於孫策為什麼這麼做,那原因可就太多了~~~就光說渤海的自然地理條件,不但腹地廣闊,資源豐富,而且還是北方對外貿易的重要海上通道。另外,就孫策所知的,渤海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整個渤海地區就是一個巨大的含油構造。就比如濱海的勝利、大港、遼河油田和海上油田都能連成一片,絕對是個聚寶盆!雖然他們現在還沒法開發這些資源,但是先佔上總可以把!

另外,現在就能用上的,就是渤海產鹽這個寶藏了。孫策記得他在前世看新聞時就曾聽說過,華夏四大海鹽產區中,渤海就有長蘆、遼東灣、萊州灣三個。萊洲灣沿岸地下滷水儲量豐富,達76億立方米,摺合含鹽量8億多噸!是罕見的儲量大、埋藏淺、濃度高的“液體鹽場”。如果他能控制住這條造鹽的生產線....哼哼哼~那自己的錢會不會賺到花也花不完啊?

“注意暗礁~~~準備靠岸!!”

瞭望臺上的水手大聲呼喊著,其他水手則根據他的指揮熟練的操作著船帆和船舵的方向。

趙雲這次一共帶來了兩艘大型福船,孫策這麼做,也是為了到時候運送財寶回來方便...

因為公孫度長期遭袁紹打壓,所以根本沒有精力和金錢去修建港口,以至於趙雲的兩艘大號福船無處靠岸....最後,還是江東的老練水手們自己找到一處適合停靠的海灣。

等趙雲等人下了船,第一件事要做的就是安營紮寨,在這處海灣建造簡易的營地和渡口。這些事不用趙雲吩咐,水手們上岸後便各自開始忙碌起來,這也讓不擅長水戰的幾名常山人讚歎不已。

“二哥!這江東的水軍就是厲害!跟其他地方的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金子柳才加入孫策麾下不久,還沒有把自己當做江東人的覺悟。

三人中年紀最大的羅平安一巴掌拍到金子柳後腦勺上,怒斥道:“那是我們江東的水軍!你小子以後說話注意點!這裡還有其他人呢!”

趙雲笑著阻止了羅平安繼續揍老三:“呵呵呵,大哥不必擔心,小師叔沒有這麼小心眼,說了也無傷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