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小霸王科舉法(第2/2頁)
章節報錯
屋內眾人齊聲應諾,算是初步確定下來這次行動的人員和時間。而接下來,蔣濟把地圖臨摹了三份,分別交給了蛛網、趙雲,和孫策。
“這份地圖還要等蛛網送到西北的張承手中,我們就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準備一下~~~好了,散會!”
做完了安排,孫策這才跟周瑜在院子裡溜達了起來。
“公瑾,現階段我們和北方的岳父之間還處於蜜月期,你看咱們是不是將防務的重點暫時放在荊州那邊?”
周瑜點了點頭:“我也有此意,現階段正是我們東吳休養生息的絕佳時機。江夏那裡現在有子明坐鎮,我也可以繼續在豫章發展咱們的水軍,至於其他城市....我看合肥現在建設的不錯,可以當做一處戰略要地,派精兵把守。伯符你覺得,何人能擔此重任?”
孫策笑了笑,開玩笑啊,合肥誰來把守?那絕逼是張遼好不好?沒有誰能比他更合適了。
“只要文遠在,合肥之地萬無一失~~~”
周瑜笑了笑:“呵呵,看來你非常看重那個張文遠啊。”
孫策驕傲的一仰頭:“那是~~~文遠鎮守合肥,高順屯兵廣陵,我們北方的戰線萬無一失。接下來,在發展民生和內政的同時,我準備將重點轉移到東南亞一帶。那裡物產豐富,氣候也非常適宜種植水稻,可以當做我們東吳的後院糧倉。而且馬六甲一帶的海域也要盡歸我們東吳管轄,那裡的好處現在看不出來,但是在以後,那可是一處寶地啊!”
周瑜不置可否,孫策的這些想法之前就對他說過,只不過現在要真正開始實施了而已。
“不過伯符,我們哪有那麼多人手去管理你所說的東南亞呢?”
孫策神秘一笑道:“嘿嘿,這個就要靠我開會時給兩位張大人所說的九品科舉制度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其實孫策在這裡所說的“九品”科舉制度,是將陳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和在隋朝才出現的“科舉”制二合為一,並且自己還做了一些修改,這才形成了他現在腦中的“九品科舉”這個雛形。
孫策所改變的這套“九品科舉制度”,是建立在陳群的九品中正制的基礎上,只不過該制度原先的“中正官”被孫策略作修改。原本的中正評議評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的,才能被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任官者其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適應,鄉品高者做官的起點往往為“清官”,升遷也較快,受人尊重,鄉品卑者做官的起點往往為“濁官”,升遷也慢,受人輕視。
孫策之“九品科舉法”,那是將科舉考試和地方推薦融為一體。首先,當官之人必須是品德不壞、真正有才能之士。其次,除過那些士家子弟和官二代以外,那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寒門士子也第一次有了直接晉升當官的通道!
孫策所開之“九品通道”,分別為:農業、建築、冶煉、算數、機關、航海、治世文章、兵法縱橫、個人武力。
這裡的每一項又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種等級。
孫策的這一新鮮理念一經發布,直接猶如一顆原子彈爆炸在江東這片土地上,讓最底層的寒門士子以及隱居多年的有志之士紛紛看到了希望。它摒棄了那些不切實際的用人標準,首次把一些雜學和手藝也歸攏在用人的考察範圍內,可以說是一次非常膽大又新鮮的嘗試。
至於孫策所制定的這套劃時代的“九品科舉法”,還被後人親切的稱為“小霸王科舉法”。
喜歡東漢小霸王請大家收藏:()東漢小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