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陳武不知道,他選擇的這處登陸地點,正是後世被稱為“基隆”的夷洲島第二大港口。

基隆港位於夷洲島北端,是夷洲北部海上門戶,重要的海洋漁業基地。北緯25°09′,東經121°44′。此處灣口水深達11.5米。並且三面環山,是一處天然的良港。基隆港在後世那個歷史中還被稱為“雞籠港”或“雞籠灣”。雞籠港在十七世紀即有外人足跡,西班牙人佔領臺灣時就曾對雞籠港進行調查,並進行了部分建設。清治後期,西方列強的東來,逐漸開啟了雞籠港的發展。只不過,如今孫策提前派人進駐夷洲島,那麼後面的這些個所謂的“列強”就不復存在了。

周泰和陳武最後商量決定,由陳武帶人先行登陸。周泰則率領船隻在外圍接應,並且提供火力支援。

其實目前這個時代江東的海軍在大海上鮮有對手,所以孫策將他們的訓練重點都放在了登陸作戰上。

登陸作戰,最早在公元前5世紀前後,在古埃及、波斯、希臘等地中海沿岸國家之間相互征戰中已經出現。在中國春秋魯哀公十年公元前485),有吳伐齊的登陸作戰行動。16世紀以前的登陸作戰,受艦船和武器裝備的限制,規模較小,方法簡單,作用有限。到17世紀,隨著艦船和武器裝備的發展,作戰規模逐步增大,組織形式不斷發展,作用地位也相繼提高。1661年,中國民族英雄鄭成功,組織龐大的艦隊,橫渡臺灣海峽,收復了中國領土臺灣,是17世紀登陸作戰史上的著名戰例之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只不過江東現在還沒有發明出大炮這種利器,要不然登陸戰才會更像點樣子。

“噓~~~”

陳武率先跳上了陸地,他一手持刀,另一手拿著短弩。在他身後,是兩千名同樣裝備的海軍陸戰隊隊員。

因為剛剛他們登入時鬧出的動靜,陳武猜測島上的敵人應該已經注意到他們了。這招打草驚蛇也是他剛剛和周泰擬定好的計劃,就是為了將這些蠻子引出來一網打盡。

果然,就在陳武他們剛剛登陸走出沒多遠的距離。忽然間,不遠處的山林裡就傳出了“嗷嗷”的嚎叫聲,樹林搖晃旗幡招展,乍一看去,還以為有數萬人呢。

“哼,虛張聲勢!沒想到這些蠻子還有那麼點小聰明。”

陳武嗤笑了一聲,卻並沒有上當。因為他們已經得到訊息,敵人幾乎傾巢而出去攻打建安,現在正被賀齊拖在了建安城下進退不得,哪裡還來得如此多人手在島上?而且只見嚎叫聲和樹林晃動,根本一個人都沒露面,這不是虛張聲勢是什麼?

陳武打了個手勢,示意隊員們散開進山,最好將這一夥人一網打盡。

山林裡,十幾名留在島上留守的夷洲戰士頓時傻了眼。

“阿林頭人,怎麼辦?這些蠻子不上當啊!”

好麼,他們這兩邊倒是互相把對方叫蠻子。

那位叫“阿林”的頭人面色陰沉,他思考片刻說道:“派幾個人去聯絡其他寨子的頭人,再去把寨子裡13到50歲能打的男人都叫出來!我們一定要把寨子守住!”

“好嘞!”

彎曲窄隘的林間小道上,幾名負責去搬救兵的戰士如履平地,幾個呼吸間就隱沒在兩旁的蒿草叢中沒了蹤影。

阿林頭人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的人往後退,先不要與這些蠻子正面衝突。

陳武等人已經往樹林裡推進了一段距離,基本已經超過了周泰戰船的火力覆蓋範圍,這一下,他們的海上打擊計劃也沒辦法實施了。

“打旗語給周將軍,讓他們也上岸把,看來這些蠻子是害怕了,龜縮起來了。”

“是!”

一名傳令兵飛快地爬上了一棵大樹,就那麼站在樹頂揮舞著旗子。

旗艦上,周泰依舊舉著望遠鏡觀察著島上的動靜,這時他一眼就發現了陳武那邊的旗語。

“命令艦隊,留下兩艘在外海警戒,其餘的進入內港準備登陸!”

“是!”

喜歡東漢小霸王請大家收藏:()東漢小霸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