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的旗艦名為“韋馱天”,而這個名字也是取自佛教護法天神,二十四諸天之一的“韋馱天神”之名。

相傳釋迦去世後,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遺體,收取捨利建塔供養之事。這時帝釋天手持七寶瓶,來到火化場說,佛原先答應給他一顆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準備回去建塔供養。時有羅剎鬼躲在帝釋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盜去佛牙舍利。韋馱天見狀奮起直追,剎時將羅剎鬼抓獲,取回舍利,贏得諸天眾王的讚揚,認為他能驅除邪魔,保護佛法。

不過孫策起這個名字單純就是因為它速度快,因為這時候佛法在中原一帶基本沒有流傳開,還只是在交趾的小範圍流傳著。所以大家都不太明白孫策起這個名字的意思所在,孫策只是說了一句:“韋馱天速度最快~”

司馬懿在經過了兩天生不如死的船上生活後,也已經漸漸適應了這種搖晃。雖然臉色還是很不好,但是在張仲景的調理下,也已經可以勉強走動,還能吃上一點食物。

這天,司馬懿緩步走到船甲板上,看著周圍不遠處那飛快掠過自己身邊的事物,不由得再次暗歎了一聲江東戰船的厲害。其實曹操這次派他來,也是存心想為難他一下。他自己心裡也清楚,他再三拒絕曹操的出仕要求,已經快要磨掉曹操對他最後那一點耐心,所以這次讓他出使江東,他必須得答應下來。

孫策看著甲板上的司馬懿,心中又是一動。

”仲達!”

司馬懿回頭對走向自己的孫策行了一禮,這才擠出一絲笑意。

“孫將軍,您這戰船真是前所未見,速度竟能如此之快!”

孫策擺擺手示意這些都是小意思,他站在司馬懿身邊,也看著周圍的景色,長嘆了一口氣之後,彷彿是觸景傷情的脫口而出:“哎...可惜春華不在船上,她當年可是很喜歡泛舟湖上...哦,對不起對不起!你看看我,又想起以前的事,失禮,真是失禮了!”

孫策不住的道歉,司馬懿卻是一腦門子的黑線。這到底什麼情況?這孫策怕是故意的把?他到底跟自己老婆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回去一定要好好審問一番!

看到司馬懿像是吃了只蒼蠅的噁心表情,孫策在心裡大笑起來:“哈哈哈!司馬懿是吧?我就非塞給你一頂綠油油的帽子,白的我也得給你說成黑的!”

孫策的這艘“韋馱天”,在經過了三日不眠不休的全速前進之後,已經用了比原計劃還要提前兩天的時間,行駛到了穎水之上。

關於穎水,司馬遷在《史記》中就有記載:”吾登萁山,其上蓋有許由冢。此中萁山,此中許由,便出於郜河之畔。”

後世的孫策還知道一首詩詞,正事描寫穎水這裡的北國江南風光。

“晴波萬頃隨鷗戲,暖浪千層逐鯉遊。楊柳垂青遮斷岸,蒹葭涵綠滿平洲。”

不自覺的,孫策小聲吟出了這首不知道誰寫的詩詞。司馬懿聽後微微一愣,隨即他用驚駭的目光看向這位小霸王,並且在心中對此人重新評價起來。

”孫將軍...此詩...絕佳啊!”

司馬懿不得不佩服,他在反覆琢磨了孫策這幾句詩詞之後,給出了“絕佳”這個評價。只不過...此詩如果放在春季似乎更為貼切。

孫策看著岸邊幾乎都要掉禿頂的楊柳樹,自己也覺得現在吟此詩不是時候。

咳嗽兩聲掩飾過自己的尷尬,孫策又把話題引導了司馬懿老婆的身上。

“仲達啊...師兒和昭兒...他們都還好吧?”

司馬懿心中一緊,心道他怎麼知道我兒子的乳名??這到底什麼情況?誰能告訴我啊!?這次回去一定要好好問問家裡那個婆娘!她跟這個孫策到底以前有什麼瓜葛!

就在兩人各懷心事,一個笑一個想哭不敢哭的情況下,瞭望臺上的水手衝下面大喊道:“到潁川了!”

孫策微微一愣,隨即心情也跟著澎湃起來。潁川這個地方可以說是非常神奇呀!也不知道這裡的人都吃什麼,就孫策所知道的三國牛人裡,什麼荀彧、荀攸、郭嘉、陳群、鍾繇、徐庶,都是出自潁川的這些個豪門望族。而如果把眼光往前看,這裡的牛人也是數不勝數,像什麼呂不韋、韓非子、張良、晁錯,還有唐朝大名鼎鼎的吳道子、褚遂良,都是潁川人士。

孫策看著前方慢慢現出輪廓的碼頭,心中還是抱有很強烈的朝聖感的。

孫策一拉司馬懿的手臂笑道:“呵呵,走,仲達!我們上岸!”

司馬懿也是謝天謝地了,終於不用再坐這該死的船!自己以後再也不要到江東,更不想看到這個孫策!

“韋馱天”剛剛靠岸,在潁川碼頭上,就出現了一隊似乎早已恭候多時計程車兵。就在孫策走下船甲板的時候,那些士兵的頭領快步走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