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覺醒(第1/2頁)
章節報錯
潘鳳道:“大哥,我可沒瞪眼說瞎話,吳明此行的目的,只要確定我們不出兵就行了,只要我們不出兵,對他們就已經算是幫助了。”
“不出兵就能幫助他們?我怎麼越聽越糊塗?”
“吳明此行的目的,就是希望我們不出兵,這就是他一來,就態度剛硬的原因,只要我們不出兵,幷州就有機會展現自己的實力,此戰若勝,就能震懾到我們。”
“原來如此,吳明那斯裝得還挺像,下回敢來,先揍一頓!”
潘鳳覺得這才是能人,把別人數落了一頓,目的也達成了,不過這一切,都在潘鳳的掌控之中,既然丁盛要表現自己,那就給足他機會,潘鳳主張不見刀兵拿下幷州,但也不放棄使用刀兵。
縱觀歷史,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例子,實在太少了,這是孫老先生給後人畫的一個餅。
上回那一個點是加在了智力上,當前智力72,智力的增加相對有用,若還是之前的智力,估計潘鳳看不到吳明的真正用意,或許跟眾人一樣,對事情都只看個表面,只看到吳明氣轟轟的走了。
其他人的智力,潘鳳不知道,但他知道智力高的,對軍事的瞭解,未必比他強,如果要細說,還牽扯到認知、悟性、學識等諸多東西。
劉邦謀略不如張良,用兵不如韓信,政治不如蕭何,智力撐死在80左右,但卻能駕馭他們,可以說能力跟智力有關,但也不全在智力。
劉邦是一個悟性極好的人,當年張良跟很多人講過東西,但沒有一個人能聽進去,即便聽了也不懂,懂了也不做,做了也是胡做。
唯有劉邦,聽張良說完,立刻就懂,馬上按照張良說的做,一做就成功。
有時候成功就這麼簡單,倆字兒:聽話就得了。
潘鳳有時也在想,自己身邊,怎麼就沒張良這樣的人呢?
如果有,那自己將是如虎添翼,抽空得找一個,算算時間,現在諸葛亮應該才13歲左右,你讓一個13歲的娃娃給你當軍師,只怕要笑掉大舅哥的牙,再說現在的諸葛亮,知識儲備跟見解都不足,你把他拉來,估計就把他毀了。
司馬懿僅比諸葛亮大2歲,也不能找,並且這人是狼顧之相,比諸葛亮名聲臭太多了。
諸葛亮是指望不上了,司馬懿這人想想就算了,田豐有些謀略,只可惜他明珠暗投,跟了袁紹那個剛愎自用的傢伙。
書上說沮授有些本事,但在自己這裡,也沒見他有奇謀妙計啊,話是說了不少,也沒說到點子上,難道是自己太優秀,把他的才能給打壓了?
倘是如此,自己今後得表現出一副憨憨之樣,什麼事情自己先聽兄弟的意見,到最後再發表自己的意見。
從今天開始,做一個謙虛的人。
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廣納賢言的人。
從今天開始,做一個大智若愚的人。
這樣自己也能美名遠揚,無論別人說什麼,一錘定音的權力,仍在自己手裡,這就夠了。
會議結束了,潘鳳讓張合留意袁軍的動向,不出意外的話,顏良這兩天,就要竄打河內了。
開會的時候,鞠義常把王勝帶來,這小子級別不夠,不能議事,就到後院看自己妹妹。
“大哥,你跟王勝說,將來要把潘婷許配給他?”兄弟倆往後院走著,潘鳳就來問鞠義。
本來潘鳳也不知此事,那次聽潘婷說,王勝揚言要娶她,還不讓她嫁給別人。
潘鳳一邊覺得孩子好笑,一邊覺得鞠義可惡,孩子才多大呀,三四歲的年紀,你就許給人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