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越國國母
章節報錯
“娘子,你可真體恤為夫,雖然爺一直秉承著一夫一妻制,但娘子這麼體貼,不如再納幾個妾好了。”說罷,梟皓故意的挑眉,眼神盯著李清秋,不願放過一絲別樣的情緒。
只可惜,不會有。
似乎這相識的一個多月,他都是這個模樣,已經熟悉了,不會有反感。
而李清秋這樣任由他不過是當成了玩笑。
一時無言,梟皓又噌近了些許,徑自倒了一杯涼茶道是,“他們都在利用娘子,想知道娘子在這皇上的心中的分量,但皇上沒有來救娘子,足以證明,而且,那個五王爺似乎要造反,皇上怕是已經忙得焦頭爛額,無瑕顧及我們了。”
好似不關自己的事一般,梟皓兀自說著,喝著茶的動作不疾不徐,竟是沒有一絲逃犯的模樣。實則不過是逃犯這個牢籠套得久了,存不存在也沒那麼重要。
而這些李清秋早就在牢中想了所有緣由,阿澈一直不來,肯定是被趙緒要造反的事纏身,待過些時日,他也便會來了。
但這一等,直到了半月後,寒風凜冽,冬雪降臨,灑白了眼前,亦襯得眼前人的身影獨站在寒風中的孤獨。
梟皓在亭內看著,縱使內功護身,也不禁這冬雪的冰冷刺骨,攏了一下身上的披風,他腳尖一點,躍至了那人影身旁,想要將人攬入懷中,卻被一躲。
手中空空,臉色一滯又恢複了平常那調笑的模樣,“怎麼了?這雪不冷?”
冷嗎?縮了縮身體,李清秋轉過身來,回以一笑,“再有一個時辰瑾年就到京城了,咱在這驛站怕也是住不久了。”話罷,便進了屋子。
“瑾年?越王?蔣府一手推上皇位的廢物罷了,怎麼你這麼上心?”梟皓站在原地,看著一行的腳印延伸至屋門,眉頭一皺,跟了上去。
還未問清,便聽下人來傳,越王駕到,梟皓還沒來得及與李清秋說上一句話,李清秋就又沖了出去,難不成除了那皇帝趙澈,還有一個情敵越王?不行,他也要看看這個自己一直忽略的人。
想著,他人也隨李清秋身後出了驛站。
門外,馬車緩緩而至,一掀開車簾,便見一抹白色身影下了馬車,墨發如瀑,狹長的眼眸帶笑,扶著馬車內帶著絲巾的女子,小心翼翼又格外的照拂,將女子扶下馬車後又在耳邊細語,好不親密。
“看,他可是有心上人了,你去又和她們爭風吃醋,還不如跟著小爺,小爺保證,一輩子就你一妻。”梟皓拍了下胸脯保證,對著李清秋調笑,但眼眸裡,是認真。
他並不是玩笑,想娶李清秋是認真的,想要一生只她一妻也是真的。
不過李清秋恍若未見,淡淡瞥過了他一眼,眼神又移到了瑾年身上,還不忘丟給梟皓一句,“他有心上人與我何幹?”
瑾年的到來便是說明她能進宮了,便就能告訴阿澈,趙緒想要造反了,想到這,不由得又扭頭瞥了梟皓一眼,要不是他說皇宮現下戒備森嚴,也不願帶她入宮,她也不會如此焦急等待瑾年的到來。
才剛剛理解了那句話又緊接而來的眼神,梟皓眼神閃過疑惑,但不過片刻都被拋到了腦後,既然沒有關系,便說明這個瑾年不是什麼敵人了。
“越王,好久不見。”人影愈近,他上前一步微微躬身抱了一拳,眼中不見尊敬,手也只不過是隨意的搭在一起做個樣子罷了。
反倒是瑾年,一瞬的茫然之後,臉上掛上了溫潤的笑意,“梟小公子,你怎麼在這?”眼裡的意外不假,他得到的訊息確實是梟皓到了京城,但怎麼是和清秋在一塊?
想著,疑惑的眼眸對上了李清秋的眼神,二人會認識,是他的從未想過的,似乎清秋總能惹上大麻煩。
被眼神弄得也很茫然的李清秋仰頭,左右打量二人終是打破了二人的假惺惺,“先進去吧,我們現在可是逃犯。”
貼出的皇榜已經有些時日了,梟皓賞金百兩,而她不過是附帶的一個小宮女,被皇榜上提了一句,也附上了畫像,不過這麼久了,在乎她畫像的人還未有幾個。
話落,梟皓才注意到了這是驛站外,雖然臉上動了手腳,刀疤已經不見,也難免會有人是慧眼,“走吧。”人隨著話落,也進了屋內。
人皆散去,屋內只剩下了四人,一時靜謐,二人的眼神不禁在女子身上打量,淡淡的香氣,薄薄絲巾下猶可見的紅唇,往上的眉眼如畫,眉間一點硃砂,讓人覺得若是看到整張臉,定讓人驚鴻。
紅唇輕啟,“哥哥,你們要談事,玉兒先下去吧?”雖是詢問,瑾玉卻是已經站起了身來,微微行了一禮,在瑾年的示意下退出了房間。
梟皓同時亦站了起來,攏了一下身上的披風,臉上竟是不耐,“小爺我對這些陰謀詭計沒有興趣,你們商量,別把小爺扯進去就行。”話落,人大搖大擺的走出了房間,順帶上了門。
看著二人離開,瑾年無奈的搖了搖頭,“這梟家小公子風流得很,最是喜歡逗弄姑娘家,看,見到了小妹連眼神都沒移開過。”說著,眼神不禁看向了一旁的李清秋。
她眼神早就收回,看著梟皓今日的行為確實有些怪異,卻不茍同瑾年所說。梟皓舉止隨意,言談也是不顧及規矩,但他人心不壞,也曾為自己差點沒了性命,這些,李清秋清楚。
便轉移了話題,“蔣亦蕾讓我同你一起進宮,可是明日?”她已經等不及,亦是害怕趙緒的動作更快。
可瑾年不傻,李清秋想的什麼,只要一個眼神,一句話他都能猜出個大概,認真探過她的眼眸,瑾年才緩緩道,“明日清晨,你會以朕的皇後身份出現,當然也會帶著絲巾,不會有人認識你,但朕希望,你能為了越國子民想想,與趙澈不要相認。”這話雖存在私心,卻是不無道理。
“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