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越想便越是覺得那人便是張公綽,要知道,張公綽在隱居之前,那也是十分關心百姓,因而在民間名聲非常好。

他曾在朝堂之中,不畏權勢而駁斥當時的一位高官,以推行最新的歷法,為百姓種地提供了相對更為準確的依據。

只可惜後面便被陷害,而丟了官,最後只得回到老家,繼續研究曆法以及度量衡,其實與其說數術是單獨發展的。

不如說,數術的發展,是因為要研究曆法以及度量衡的需要,從而不得不跟著發展,數術向來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而誕生。

……

李府的大廳中。

張公綽也是首先開了個話題道:“不知小友能否把方才你計算其餘乘積的過程都借我看看。”

李縱便示意小清拿過去,回道:“這當然可以了!小清,給二位拿過去吧。”

張公綽隨後也是道:“不知小友為何要建這種新的符號。準確地說,小友是如何想到要這麼做。”

李縱便道:“一個自然是我不會使用算籌,而且覺得算籌麻煩,算籌的乘法還好理解,然而除法卻理解起來十分困難。”

“五年前,我生了一場大病,只能臥整日病在床,那時候既是無聊,便想起來,要不要鑽研一下這個。”

“於是,在那一年,我就意外地想到了,要不就用一些自己覺得順手的符號,來重新建立一套數術計算體系。”

“因為那天準備給這個命名的時候,正好不知道誰莫名地阿拉了一聲,寧伯又巧好經過,於是,當時我就決定把這些符號,命名為阿拉伯數字。”

“阿拉伯數字總共只有十個,但是利用這十個符號,卻可以表示天底下絕大部分的數。”

“而方才我的運算之快之準,相信兩位也看到了,不過這還不是我數術研究的全部。”

其實如果是平常時候,李縱肯定不會這麼說,如此說多少顯得自己有些自大。

但是現在好不容易找到人來聽自己的學說,這多不容易,為了挽留住對方,他不得不表現得自信一點。

即便此時聽他說的兩人,只是兩個年過半百的老頭。

但是老頭也沒關係,他教人的原則是不問年齡,不問男女。

恆巽此時也是道:“看得出來,此法的確比利用算籌要快出整整一倍有餘。且我們來之前也都知道,當遇到合適的數之時,小友的運算速度還能比這更快!”

李縱也不好意思了,“看來都已經知道了,那今日二位過來,是想知道些什麼?”

恆巽便道:“一來,是這種運算方法,二來,我們二人都對你的快速計算方法有一些疑問。”

張公綽:“比如說,減一乘減一。老夫我從小研究與數術有關的書籍,只見過減數的相加減,卻從未見過減一乘減一,小友似乎對負數也有研究?”

李縱便道:“咳!很淺薄很淺薄的研究。”

恆巽:“減一乘減一,為何積是一?”

李縱想了想,這不是小學生,不對,應該到初中了,這不是初中生都懂的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