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人生百感有真機(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朝的建立,相當於五代十國的終結,然而這長達數十年的統一之戰並不如想象中的那麼輕松。宋朝兩度大舉攻打北漢,第一次是宋太祖趙匡胤禦駕親徵,一路打到北漢首都太原城下,甚至開閘放出了汾河之水,水漫太原,可由於楊繼業的英勇抵抗,竟然擊潰了宋國大軍,就連趙匡胤,若不是身邊大將拼死保護,也險些死在他的刀下。北宋大軍被迫退卻,一轉眼,宋太祖已然一命歸泉,而前晉王宋太宗趙光義剛剛繼位不久,便又親率二十萬大軍禦駕親徵,決心一定要收複北漢。
北漢君臣上下對此並沒有太多的擔憂,因為北漢背靠契丹,平倚黃河,坐擁有十二州土地,而太原城作為歷朝歷代龍興之地,更是固若金湯,再加上北漢年年向契丹稱臣納貢,又獲得了契丹援兵的支援。在現北漢皇帝劉繼元看來,區區宋國,當年是怎麼滾回去的,現在還該怎麼滾回去。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被調回太原鎮守的第一大將楊繼業,卻入宮勸皇帝降宋。劉繼元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長年沉湎酒色,眼窩深陷,肥胖浮腫:“你是不是吃錯藥了?宋人都還沒來勸降,你倒先開口了。”
楊繼業跪地道:“臣也是為了陛下著想,臣的確獲得了仙人的指示,若想保劉氏宗嗣不絕,您還是得受一些委屈……”
“夠了!”劉繼元不耐道,“朕不想再聽了,朕今日就明明白白地告訴你,就算兵臨皇宮,朕也要戰到最後,更何況現在人還沒來呢!你再敢聽信那些怪力亂神之語,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朕現在就把你拖下去斬首示眾!”
楊繼業最後是一臉沉鬱地回到府邸的,佘賽花一見他的神色便知結果了:“陛下還是不同意?”
楊繼業點點頭,他長嘆一聲:“我想得是,既然註定要失敗,不若早些停止戰事,也免我國百姓受這兵災之禍。誰知,陛下卻始終不願聽我的勸告……”
佘賽花擔憂地看著他:“那你覺得我們現在該如何是好?”
楊繼業面露堅毅之色:“我現在還是北漢的臣子,主上的意思,當然要誓死貫徹,至於將來,就聽天由命吧。”
佘賽花一怔,隨即點了點頭:“好。不論結果如何,只要我們夫妻問心無愧,同生共死,那就夠了。”
夫妻倆執手對望,無言的情誼在默默地流淌。而遠方的宋軍大營中,卻是另一番情景。趙鎔此時早已非昔年吳下阿蒙,威名赫赫的北漢大將楊繼業楊無敵的名聲,他早已如雷貫耳,特別是他們近年來還一直謀劃攻陷北漢。
中軍大帳中,新帝趙光義問諸位臣工:“在爾等看來,此次攻漢,結果如何?”
眾人當然紛紛道:“陛下親自出馬,當然是手到擒來,馬到功成。”
趙光義嗤笑一聲:“先帝昔年也是禦駕親徵,還不是一樣鎩羽而歸。朕不想聽你們這些虛話,在你們看來,攻北漢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眾人緘默無聲,只有趙鎔出列道:“臣以為,一是楊繼業,二是遼國。”
趙光義道:“哦,你竟然將楊繼業排在遼國之前,難不成,你覺得他對我們的阻礙,比一方草原雄主還要大嗎?”
趙鎔拱手道:“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水漫城池時還能指揮若定,反攻成功的。天下間有此謀略勇武的,只有一個楊繼業。而遼國,北漢大軍都隨楊繼業鎮守太原附近,絕不敢輕易擅動,我們大可兵分兩路,一路在遼國南下途中將之截殺,另一路則去圍攻太原,在成功滅掉援軍後,兩路大軍再會合齊攻北漢都城,一舉剿滅。”
趙光義還未開口,潘仁美就道:“萬萬不可,如此兩面作戰,兵力大減,風險太大了!”
趙鎔嫌棄地看了他一眼,道:“官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啊。”
這個潘仁美,難怪仙女都說,這是個禍國殃民的佞臣,讓他一定要除掉他。果不其然,這廝處處溜須拍馬,見他得了官家信任,就時不時來找麻煩。只可惜他的女兒是當今的西宮娘娘潘素蓉,他本人相當於是皇帝的老丈人。這一時之間,他還真弄不下他。
潘仁美在他話音剛落時便又道:“官家千金貴體,怎能以身犯險!趙鎔,你如此建議,究竟是什麼心思……”
“我的心思自然是希望官家能盡快一統山河!”趙鎔已然氣得臉紅脖子粗了。
趙光義擺擺手道:“行了,都先住口,朕再想想,你們都退下吧。趙鎔留下。”
潘仁美不甘不願地退卻,趙鎔得意洋洋地望了他一眼,接著就聽到趙光義的問題:“你剛剛所說的戰略,也是那位仙女所授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