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可能看我年紀小,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一番話,這話我至今記得,便連他先慢後快,先抑後揚的語氣,我都未敢忘記。

“不明十二正經、不曉奇經八脈、不通陰陽五行、不知三宮,何以言武?何以言仙?何以言玄?”

現在想想,這句話意思的後面,說的又豈是僅僅文字上的表意。

便如我們在小說中所寫,一掌推出,那就是用手推出,讀者絕不會想到是用腳去。

這就是最淺顯的基本實事。

這也是‘仙武體系’中,最核心的,以人為本,實事求是。

…………

我沒有資格,更沒有資歷來悼念您,我僅僅只能做為一個寫手,將我從李壽民先生手稿中看來的,從您書中學來的東西,講述如下;

目的,不過是以懷那斷絕的‘仙武體系’,那散去的一千七百年文化瑰寶。

以即:書者,傳道解惑也!

俠者,人夾也,由先天而來,出生卻是返回後天,再由後天回先天,是為逆天之舉!

是引領人們與天抗爭的先驅之人,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意義,便如您所說,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但俠本身是人,所以他有人的基本規律,不論空間、位面,只要是寫人,便要尊重的基本事實。

人體有三宮,是為上丹田‘泥丸宮’,中丹田‘絳心宮’,下丹田‘種玉宮’。

先修外,而後內,是為性命雙修;

合任督,打通天地陰陽之橋,連線神魂,是為第一步。

便是先修十二正經絳心宮,是為五行,再修奇經八脈種玉宮,是為陰陽;

最後,溝通泥丸宮,在西幻裡,便叫作精神空間。

往後,便是四境二十一期的這一塊,在我的一本撲街小說裡有言及,這裡便不提,實在是有汙先賢耳。

但有一點,武者沒有一蹴而就,學霸沒有一天而成,財富沒有一日而聚,國家沒有一朝而興。

便是有,那也是平日的積累所至。

…………

不知為何,盡寫了一些胡言亂語,想來便是您的離去,讓我們這一代的讀者,實在是心緒不寧。

我想在今天,可能很多人在翻書箱,找出曾經珍藏的,標有金庸著的小說,再一次次的翻開。

翻開的是書,讀得卻是自己那逝去的青春。

查先生慢走。

後學閱讀拜泣!

2018年10月31日星期三,零晨3點24分

喜歡掠奪兩界請大家收藏:()掠奪兩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