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施不悅道:”十二門派已排除盡,你為何又畫蛇添足,說得讓人匪夷所思之言?“蘇姬暗下好笑,這個公孫施,總是這般心生妒意,當時我與晁衡結識之時,又何嘗不是遭她這般詆譭。於是笑道:”施兒,娉婷妹妹不會無的放矢,暫先聽她將話說完,你再做定論也不遲。“

鈄娉婷之才又說道:”其實還有一門派依附在墨仁門,只是不被外人所知。“眾人面面相看,晁衡驚道:”此門莫非是已落難的任俠門?“鈄娉婷讚道:”公子果然強記博聞,正是那任俠門。“蘇姬笑問道:”妹妹如何知曉任俠門之事,據奴家所知,任俠門雖依附墨仁門,但是卻不聽從墨仁門的號令,與墨仁門也只是名義上的附庸關係。“鈄娉婷道:”奴家也是機緣之下,才知道此門派。“

原來,任俠門自從被始皇帝下令清剿,被正派放棄之後,門主鍾離微自焚,門下弟子也是死的死,逃的逃,只有一小部分弟子留下來,誓與門派共存亡。始皇帝病死巡遊途中後,各地反抗強秦,烽火四起。前秦忙於應付各地的義軍,再也顧不得清剿任俠門殘餘之人。那小部分弟子乘機扶立鍾離微之子鍾離眛為新任門主,力保任俠門的數百年傳承。話雖如此,但是別說一個小小的任俠門,即便如同前秦那般強大的政權土崩瓦解後,想要東山再起,也幾乎是痴心妄想。

新成立的任俠門之所以依附墨仁門,是因為當年被正派拋棄,因而也不可能再與正派為伍。由於門中精英弟子的流失,任俠門在江湖中的地位,只是可有可無的小角色,以至於許多門派的新進弟子,都不知曉這個門派。

鍾離眛也不是泛泛之輩,豈能甘心寄人籬下。他自幼便飽讀史書,常常陷入其中不能自拔。他深諳越王勾踐臥薪嚐膽,韜光養晦之策。於是將族中、門下凡是有習武天賦的子弟,秘密集中起來,安排在一個人跡罕至,荒無人煙之處勤學苦練,為光復任俠門的榮耀,暗中積蓄力量。

鍾離眛雖然野心勃勃,但還是未能親眼見到任俠門,重立江湖的那一天。鍾離眛離世後,其幼子鍾離思源繼立,此人很是了得,不但少年老成,而且有勇有謀。也許是上天的眷顧,祖宗的蔭福。恰巧遇上百年難逢的正派討伐墨仁門之事,正當墨鈺舉棋不定,惶恐之時。鍾離思源向其挑明,他可命任俠門千餘弟子誓死保衛墨仁門。但有前提條件,那就是任俠門從此脫離墨仁門,名義上是墨仁門的附庸,但不受其控制。一旦任俠門有難之時,墨仁門要不遺餘力地前去相助。

墨鈺衡量再三,強行控制離心離德的任俠門,很有可能導致雙方反目成仇而相互攻伐。倘若正派由此乘虛而入,不費吹灰之力,便可坐收漁人之利。墨鈺如此精明之人,斷然不會做出此等親者痛,仇者快之事。

當墨鈺應允後,鍾離思源也未食言,將任俠門千餘精英弟子調入代地,保衛墨仁門。其實鍾離思源此舉,還有另外一層意思,那就是擊退正派後,墨鈺反悔想對任俠門不利,也要掂量掂量。

果不其然,當墨鈺見到任俠門千餘精英弟子,皆是武功高強之人。一改此前輕視的態度,對鍾離思源不僅禮遇有加,而且還主動稱兄道弟。

待正派退卻後,兩門正式結為兄弟盟,共榮辱,同進退。雖然擺脫墨仁門的掌控,但鍾離思源還未被喜悅衝昏頭腦。他深知憑手中千餘人的力量,還不足以重新扯起任俠門的大旗。

正派也討論過任俠門投靠異派之事,只因先前任俠門有難之時,未能出手相助,有負在先,因而正派也是任其發展壯大,待得他羽翼豐滿,能立足江湖之時,再勸他重新加入正派便是。

畢竟任俠門經受重創,如今雖有小有氣候,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復如初,最起碼也要再發展三十年,正如老子所言: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本章完)

喜歡中華英雄之白馬英雄請大家收藏:()中華英雄之白馬英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