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行人看似普通,但那面目可怖之人卻不一般,他便是名震江湖的異派墨仁門門主墨鈺。天生一副豹眼,又生得滿頭灰髮,心地極其歹毒,是位睚眥必報之人,江湖人稱其為怒目鴟鴞。

相傳十年前他門下的一名師弟,因喪母,肯請墨鈺準其回鄉葬母,然而這名師弟三十年前與墨鈺同為墨門弟子之時,因瑣屑之事曾經起過爭執。墨鈺記恨在心,將其視為背上瘡,眼中沙,欲尋機報得此仇。無奈這名師弟為人豪爽,在墨門中頗有人緣,墨鈺一直未找到下手的機會。

當時墨仁門與正派農稷門,爭奪北地的關鍵時刻。墨鈺以此藉故,斷然拒絕了他。沒想到那名師弟,留下一封言辭懇切的書信,便不辭而別。墨鈺得知後,表面裝作暴怒,心下卻大喜,正苦於無法報仇,真乃天賜良機。

經過數日激戰,雙方死傷弟子無數,皆無力再戰,只好言和。農稷門分得燕地六郡遼東郡,遼西郡,右北平郡,漁陽郡,上谷郡和廣陽郡。而墨仁門則如願分得代地三郡代郡,雁門郡,太原郡。

言和的第二日,墨鈺便親自帶領百十名門下精英弟子,殺奔那名師弟的家鄉,將那名師弟的族中,百十餘口,屠戮殆盡,甚至就連襁褓中的嬰兒亦不肯放過。

江湖正派聞聽墨鈺做此令人髮指之事,無不義憤填膺。於是在縱橫門的聯絡下,以儒賢門門主孔忠為統領,正派八門聚集萬餘精英,打著為天下討取公道的旗號,準備前往代地一舉蕩平墨仁門。

異派三門原本輕視墨鈺為人,因怕正派將墨仁門殲滅後,會掉過頭來逐一消滅其他異派三門,有兔死狐悲,唇亡齒寒之意。因此也糾結了六千餘人,由法學門門主韓同為統領,準備前往代地相救。一時間整個江湖劍拔弩張,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墨鈺得知正派打著為天下討取公道的幌子時,心中委實擔心,墨仁門被正派所滅。生性狡詐的他,豈肯坐以待斃,見勢不妙,便以重金相誘趙王劉遂。趙王劉遂得重金,便派太子劉真率五萬大軍,屯紮在恆山郡與太原郡相交的下曲陽,以震懾正派,讓其知難而退。

果真沒出劉遂所料,正派八門雖打著匡扶正義的旗號,但也不敢與趙王為敵。在上黨郡逗留數日,正派各門反覆商議,計較一番利害得失後,無奈之下,只得罷兵,此事也只有不了了之。

正派罷兵的原因就多種,其一、害怕趙王馳援,正派寡不敵眾。其二、代地大都是山區,即便趙軍不馳援,若是墨仁門用地利上的優勢,帶領異派轉入山區,與正派周旋,只怕會白白損失眾多精英弟子,從而得不償失。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兩派廝殺難免殃及無辜百姓,引起憤慨,勢必會不容於朝廷,到那時別說自保,就連想有存身之地,恐怕也是痴人說夢。

正派罷兵後的數年間,依然遭到異派的取笑,一時間異派氣焰囂張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墨鈺為了感恩,替趙王劉遂刺殺了幾名心患之人。趙王投桃報李,命人放言在外,得罪墨仁門之人,便如同得罪劉遂,於是還有對墨鈺虎視眈眈之人,只好偃旗息鼓。

墨鈺一時間在江湖上風頭無兩,乘此東風,對外廣招弟子,對內排除異己。七國之亂時,江湖各派嚴令不得參預其中,否則各門群起攻之。墨鈺表面上信誓旦旦,背地裡卻陽奉陰違,派得眾多弟子,化名加入叛軍陣營。晁衡在烏傷大營遇襲,便是墨仁門弟子所為。

璩傲見門中的師兄弟,被墨鈺殺了大半,自己又曾替那名師弟打抱不平,在眾人面駁斥過墨鈺。心中惶恐不安,深怕墨鈺的屠刀有朝一日便會舉到自己的頭上。經過深思熟慮後,一面在墨鈺面前表示忠心,一面暗地裡尋找退路,終乘墨鈺四十大壽,門中眾弟子為墨鈺拜壽之際,盜得門主印信,又將墨鈺獨子雙腿打斷,逃出墨仁門。

墨鈺盛怒之下,斬了數名值日弟子,又四下派人追殺。璩傲好在獨身一人,無牽無掛,幾經周折後,來到地處南疆的臨邛隱姓埋名。璩傲整日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四下尋找靠山,機緣之下,結識了野心勃勃的孟樵,兩人一拍即合,遂投到孟樵帳下,做了幕僚,這才放下心來。

(本章完)

喜歡中華英雄之白馬英雄請大家收藏:()中華英雄之白馬英雄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