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軍分三五等
章節報錯
張虎開始只是突發奇想,打算搞個精銳部隊出來,倒是真沒想過,是為了解決什麼問題才去搞這事,目標不明確啊!沒有明確的目標,難怪自己苦思了多日都沒頭緒。
想通了這個就好辦了,張虎跟魏延把自己最開始的想法說了下,魏延算是聽明白了,開口道:“大哥,你是想弄一支打仗的時候衝在最前面的精銳吧?”
“對!對!對!就是這個意思。”
“這個好辦啊,咱們分析下啊,兩軍對峙,衝在最前面的,是不要會受到敵人最多的攻擊?”
“嗯,這甲自然是要裝備最好的,想要穿重甲,首先計程車兵的身材高大,體魄強壯。”那這首先就知道了選拔士卒的標準,燕趙之地,找身高馬大的人倒是容易。
“衝在最前面,不是要光捱打,還得能打才行,衝亂敵人陣營,給後軍帶來機會。”
“有道理,所以這武器不能差了,不說長短遠近各類武器精通,至少得有能破陣的重武器和近身搏殺的武器,再配上在典韋身上試驗成功的小飛斧,基本算是差不多了。”
“這全身甲冑武器什麼的,就算是再強壯的人,一個人帶著行軍,一天也走不了多少路吧,就算趕到戰場,也沒力氣上陣吧?”
“嗯,這個,要麼配馬匹,要麼配輔兵,現在主公新得冀州,雖然幽冀能買到良駒,但是一時半會也湊不齊,也沒那麼多錢糧來養,只能配輔兵幫忙了。”張虎思考道。“衝在最前面,傷亡也是最大的,所以,還要有比平常軍隊更大的勇氣才行,不然傷亡一多,承受不住,士卒逃亡了,也是白費。”
這年代計程車卒超級坑,戰鬥意志及其薄弱,很容易就潰散叛逃的,主將一死,或者主將都還沒死,中軍大旗一倒,就想撒丫子跑路。
上次襲了冀州,袁紹手下的冀州兵五萬跑的只剩幾千,呂蒙襲了荊州,關羽可是出了名的厚待士卒吧,養了十年的部下,照樣沒用,荊州兵跑了個乾乾淨淨。
十年啊!從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到公元219年敗走麥城,整整養士了十年!特麼的聽說荊州丟了,二話不說就跑路,弄的關羽只剩幾百殘兵困守麥城,你還能說啥?
更不用提超級大坑兵,大名鼎鼎的青州兵了,黃巾改編的,還是保持原建制沒打散的,一遇到困難就賣曹老闆,不是曹老闆命硬,早不知道死多少回了。
孫權的廢材東吳步兵就更不用提了,張遼早於嶽武穆九百年就上演了“八百破十萬”的超神戰績,雖然東吳步兵和金兵鐵騎不是一個層次的。但是可見這年代的軍隊戰鬥意志渣到什麼程度。
這事沒辦法,灌輸為誰而戰,肯定是不現實的,照搬思想問題解決辦法,這年代也行不通,太超前了。這群丘八就根本沒有忠君愛國的想法,打打順風仗還行,別指望敗而不潰!只能是厚賞養士,捨得賞錢,多打勝仗。
魏延確實是極為聰明,史上記載,善養士卒,雖然沒說練出什麼有名的軍隊,但是,小小年紀,能迅速的抓住幾個關鍵點。兩人一討論,算是把大致頭緒理順了,張虎便安排魏延去照著剛才討論的方向,讓典韋幫助選拔士卒。
選拔倒是很簡單,就照力氣、耐力這兩方面來,有武藝基礎的優先,至於說識字的,那就別想了。五千士卒,硬生生的只選出八百人,不是不想多選,張虎和魏延合計了一下,一個戰兵配倆輔兵,這都佔了五千人馬的一半了。。。。。。雖說輔兵的選擇標準也只是比戰兵稍微低點,按照戰兵的補充兵員標準選拔的,也能上陣殺敵。
但是大軍還得有其他的兵種啊,輜重兵得有吧,不然五千人馬的拔寨安營,埋鍋造飯,劈柴餵馬這些事總得有人做吧。戰兵就只管兩軍接戰的時候,披重甲,持盾衝殺就行,輔兵就負者幫助戰兵日常維護、運輸甲冑器具,隨時準備補充成戰兵。其餘的還是按照正常士卒分類。
張虎讓魏延和王強負者練兵,沒辦法,典黑炭是個文盲,張勇、張猛小殺豬匠,也是倆文盲。讓他們衝殺在前還行,練兵就為難了,營裡除了張虎就魏延和王強讀過書。
戰兵、輔兵一起練,每旬一考核,弱者淘汰為輔兵,輔兵優秀的進戰兵。規則簡單粗暴,全身負甲、器械,繞大營行軍,最末的淘汰,分屯對戰,最後的一屯訓練加倍,每旬小比排前的,有酒肉賞賜。戰兵、輔兵待遇千差萬別,想吃肉,就玩命的練。
張虎廢了好大的勁,也沒湊齊八百套鐵甲,開玩笑,這玩意根本不是一個小小的平原縣能有財力拿出來的。張虎當年從盧植大營裡分的那套鐵甲,穿了多少年啊,這也是得了冀州,日子過的稍微寬裕些,才重新打造了一套新的,不然那套舊甲還不知道繼續穿多少年呢。
沒辦法,七零八湊的,好歹弄了幾十具鐵甲,保障屯長人手一件,其他的戰兵士卒每人一件皮甲,武器暫時是標配的大盾、一把環首刀加一柄長槍,配五把飛斧。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就這身寒酸裝備,張虎已經快窮的揭不開鍋了,但是,這身裝備放到目前諸侯們的軍隊當中,那是絕對的豪華。
現在天下剛亂,諸侯互相征伐剛剛開始,手底下軍隊素質都不咋樣,裝備也不行,兩軍接戰全靠武將勇武,所以現在比較流行武將單挑,或者是武將帶頭衝。
這樣打個十幾年了,諸侯們地盤都穩固了,新兵都打成老兵了,算得上訓練有素了,兩軍對戰就要靠統帥的謀略了,那個時候武將的個人勇武就會被削弱。
現在天下像張虎這樣不惜錢糧打造精兵的,也只有董卓手下的飛熊軍,高順的陷陣營,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袁紹的先登營和曹操的虎豹騎都還沒開始弄。
好在董卓的飛熊軍隨著董卓死,隨後也消散了。高順的陷陣營,也在關中混戰的時候消耗殆盡,等著和呂布流落到關東時候,身邊總共也沒多少士卒了。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倒是還在,但是上次磐河大戰,也讓鞠義射殺不少,元氣大傷。
張虎對新組建的營非常上心,天天也不蹲平原縣府衙,一門心思的蹲在城外大營裡面,不停和魏延討論改進。功夫不負有心人,三個月後,看上去比普通的軍卒強的不是一點半點。
和營裡剩下的那一半普通士卒對練了一下,一個照面就能沖垮三倍防守的人,初具強兵的雛形,後面的就是要靠一仗一仗的打出來的才叫真正的強軍。
整個五千人馬分配算是有了大致格局,最上面的是八百戰兵,其次是一千六百輔兵,再次是普通士卒,最後是輜重兵。普通士卒最弱的去輜重兵,強的補充輔兵,輔兵補充戰兵,形成一個良性的迴圈,分工明確,資源傾向性的分配,提高整體戰鬥力。
以後擴充實力也能按這個來,只要裝備夠,輔兵隨時可以提升成戰兵,新招募的和收降的俘虜都扔進普通士兵中,經過訓練選拔進行分類就行了。
軍隊改制完成,除了訓練,張虎又坐不住了,算算日子,快到了青州鬧黃巾的時候了,這一波必須得給那曹孟德截了胡不可!百萬人口啊,三十萬青州兵啊!全扔到冀州搞屯田每年得多少錢糧收成,能從中擇出多少好兵啊,絕對不能便宜了曹孟德,那曹孟德就是靠著這波肥的。
喜歡苟在漢末請大家收藏:()苟在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