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玄德讓冀州
章節報錯
入的城後,直奔府衙,辛評正在府內安排各處糧草器械轉運事宜,尚不知城門已被襲,忽聞城中有喊殺聲,連忙出府門外觀看,剛出的府門口,便讓典韋帶人堵了個正著,被眾士卒一擁而上活捉。
張虎下令將辛評暫行看押,令士卒前往其他各門招降袁軍士卒,接管城池。袁紹用詐,新得冀州,守城士卒多為原來士卒,並無忠心可言,見辛評被俘,城池已失,盡皆投降。
張虎傳令緊閉四門,嚴加防範,將降卒集中看押在城內校場中,傳令給留在山谷看押民夫計程車卒,將民夫盡皆釋放,返回信都。又傳書給劉備告捷,稱已截獲信都發往袁紹磐河大營的糧草輜重,斬殺淳于瓊,並攻下信都城池,俘虜辛評。
且說張虎用計賺了信都城,收的降卒兩千餘人,盡數打散分于軍中,厚加賞賜,以收其心,降卒本新降袁紹,並未懷恩,皆願降張虎。張虎嚴加守衛城池,日夜操練兵馬不提。
關羽領本部兵馬殺往磐河時,正遇袁紹與公孫瓚大戰於界橋。急忙殺入袁紹後軍,袁紹正與田豐引著帳下軍士數百人,乘馬出觀,卻被趙雲衝到面前,後面瓚軍團團圍裹上來。田豐勸紹入空牆中躲避,紹不從,願臨陣鬥死,眾軍士齊心死戰,趙雲衝突不入,紹兵大隊掩至,顏良亦引軍來到,公孫瓚軍大敗。
關羽縱馬揮軍直奔袁紹而去,顏良不再追趕公孫瓚,截住關羽廝殺,公孫瓚見援軍殺來,亦反身揮軍殺往袁紹,袁紹率軍抵住公孫瓚,趙雲匹馬單槍自取袁紹,袁紹驚得魂飛天外,手中寶刀墜於馬下,忙撥馬而逃。
顏良見袁紹有失,大驚失色慌忙撥轉馬頭欲後撤去援袁紹。劉備又領後軍殺到,袁軍保著袁紹慌忙往橋上而去,公孫瓚、劉備正欲追過河去,卻是文丑領軍殺到,眾人遂不在追趕過橋,兩軍各自收攏士卒回營。
袁紹大敗回營,白日了一仗,折了幾千人馬,見公孫瓚援軍到來,不敢出戰,堅守大寨不出。不到兩日,接到訊息,信都為劉備大軍襲取,大驚失色,又兼營中缺糧,軍心日漸不穩。
卻說劉備接到張虎傳信,襲取了信都,大喜,與公孫瓚領軍日夜圍攻袁紹大寨,令士卒高呼“冀州已失,汝等無家可歸!”袁紹軍士卒聞聽,心憂家中老小,無心應戰,每日都有士卒逃亡,袁紹見軍心已亂,知不可守,乃領軍回撤渤海。
劉備和公孫瓚率軍驅趕掩殺,袁紹軍潰敗,全賴顏良文丑諸將死命相保才得走脫,待回到南皮,五萬大軍僅餘下數千人馬。
袁紹敗回渤海,公孫瓚和劉備亦不在緊逼,劉備邀公孫瓚前往信都。張虎領著眾人出城迎接劉備大軍,張虎見劉備、公孫瓚四人前來,下馬立在路邊等候,劉備等人到近前,亦下馬步行,劉備開口道:“此次大敗袁紹,幸賴子忠奇計。”
“見過主公、伯珪諸位兄長,弟不過是僥天之倖,不敢竊據此功。”張虎道。
“哈哈哈,子忠不愧是恩師親傳弟子,此戰打的極好,出了為兄一口惡氣!”公孫瓚開口道。
幾人一起進了城內,府內早已設下宴席,劉備、公孫瓚居首位,其餘各家文武依次列席,張虎列席只在關、張之下,尚在簡雍之前。
席間,劉備命近侍奉來冀州牧印璽,劉備接過印璽,雙手奉上,開口道:“兄長威震塞外,德才高遠,理應為這冀州牧,如何可使袁本初這等背信小人妄居此位。”
“賢弟休要生疑!你我兄弟之間何必如此!我非貪圖冀州土地,乃是因那袁本初為諸侯盟主,才奉其令前來,誰想那袁本初竟然使人殺害我弟,詐稱是董卓所為,實在是欺人太甚,當不為人子!”公孫瓚聞言,趕緊起身道。“故為兄怒而興師討伐於他,若非賢弟引兵相助,為兄安能復此大仇,出這口惡氣!”
“兄長且聽小弟一言,弟才略皆不如兄長,此印非兄長不可領!”劉備堅持到。
張虎心道,劉老闆的政治智慧真絕了,不為一城之利矇蔽雙眼,分得清當前形勢,知道公孫瓚還是目前比較硬的靠山,若是因為得了冀州便得意忘形就讓張虎失望了。
“賢弟勿需如此,我自在幽州鎮守邊塞,要此地無益,平原小縣,不足養軍,賢弟正好得此城廣積錢糧。”公孫瓚語氣真誠的說道。
公孫瓚的志向就是鎮守北疆,抵禦異族入侵大漢邊界,對諸侯爭霸倒是沒啥興趣,就是個純粹的軍人。
之所以公孫瓚要和袁紹在磐河大戰,就是氣不過這袁本初把人當傻子耍,手段實在下作,拿人當槍使就罷了,無非是失信。但是擅自截殺盟友,還掩耳盜鈴,嫁禍給董卓。明擺著跟你說,我就欺負你智商有問題,你能拿我怎麼辦吧!怎麼辦?點起人馬來削你!是個人都忍不下這口氣啊!
劉備見公孫瓚並無覬覦冀州的心思,也就作罷,便又開口道:“兄長久居邊塞,麾下多擅長統帥騎兵的將領,小弟軍中卻無人熟悉騎兵統領,今日得了冀州,弟有意也募一隻騎兵,敢請兄長調趙子龍於我軍中,弟願將靠近幽州界的三城送於兄長換得子龍,未知兄長意下如何。”
公孫瓚當然也是想要地盤的,更多的地盤才能養更多的軍隊,說話底氣才硬。但是劉備大老遠的來幫忙,多虧人家襲了冀州,才大敗袁本初,若是開口索要冀州,未免吃相太難看。現在僅僅是送給劉備一員新收的趙雲,就能光明正大的換來三座城池,自然是滿口答應。
公孫瓚趕緊開口道:“賢弟欲建騎兵不難,我撥趙雲,並五百騎兵於你帳下聽用。”劉備聞言大喜,磐河岸邊遇到趙雲就很欣賞,只是礙於和師兄的關係,不好名言,今日以三座城池換來趙雲,自然是皆大歡喜。
次日,公孫瓚帶著眾將引軍北返,留下趙雲及五百騎兵歸於劉備帳下聽用。自磐河之戰,趙雲見到公孫瓚也非明主,與劉備相談甚歡,早就有心投靠劉備,沒想到劉備竟然捨得以三座城池來換他,故主公孫瓚竟然還答應了,不禁為公孫瓚心性薄涼而嘆息,更為劉備有識人之名而高興。
喜歡苟在漢末請大家收藏:()苟在漢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