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把一份菜品做成這種樣子,這廚師也是絕了!”

平永壽說完,然後突然又想起了什麼,立刻問道:“話說,一道菜而已,有必要搞得造型這麼誇張嗎?做成這樣是會更好吃?”

聞言,秦風淡淡一笑,“會不會更好吃不知道,但一定會很貴。”

一句話出來,所有人都樂了。

“行了秦老弟,你就別逗這老傢伙了,所謂南海金蓮也是有講究的,到底是與佛門有關的菜品,若是賣相造型達不到這樣的程度,那就最好別做,不然會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的!”

薛陽成無比認真的解釋了一句。

“是不是啊,說得我老覺得背後發涼。”

平永壽緊了緊衣服,忍不住嘀咕了一句。

秦風搖頭一笑,他可不會相信神啊鬼啊的,要說唯一信的,那也就是系統一個了。

不過,薛陽成有句話他倒是贊同的。

若是沒有這樣的擺盤技藝以及相應的刀工,那還是別烹飪南海金蓮這道菜品了。

無他,只是兩字而已——丟人。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內行人一看就能知道一道菜品背後的廚師功力如何,正所謂沒有那金剛鑽,就別攬那瓷器活,有多大能耐就烹飪多大能耐的菜品得了。

但,這素馨齋的廚師,功力可不一般。

不單單只是南海金蓮一道菜品不凡,其他三樣菜品同樣讓人驚奇不已。

“這道菜便是湧泉寺經典素菜之一,半月沉江。”薛陽成指著南海金蓮右邊的菜品說道。

秦風幾人轉移目光,落在半月沉江這道菜品之上。

那是一碗圓形的菜餚,一半香菇為黑色,一半面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月影沉在江底,色澤分明。

這是道湯菜。

本身湯菜就香味清淡,再加上這是一道素菜,更是如此。

菜品本身的香味幾乎微不可聞,但細細一品,卻又有一股幽香淡雅入了鼻腔,沁人心脾。

而這道半月沉江名字的由來,與華夏大文人郭沫若也是有脫不開的干係。

最初這半月沉江,並不叫此名,而是簡簡單單的以“當歸麵筋湯”為名字。

但自從郭沫若吃過一次之後,立刻就被這道菜品的美味所折服了,當即便為這道菜品起名為“半月沉江”,且在飯後又提筆揮毫寫了一首《遊南普陀》: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撼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杯通大道,五老意如何?

半月沉江一名,便由此而來,更是因此傳遍大江南北。

至於之後的石鼓三鮮和湧泉三絲這兩道菜品,亦是精妙絕倫。

石鼓三鮮的三種豔麗色澤,奪人眼球,湧泉三絲清香淡雅,令人心靜神怡。

尤其是那出於湧泉寺的特色菜湧泉三絲的刀工,著實叫一個絕,豆腐絲、冬筍絲、香菇絲,不僅細的堪比髮絲,長短更是全部相同。

這樣恐怖的刀工,即便是秦風,也不禁多看了幾眼。

四道菜品看也看過了,接下來自然就是美妙的品嚐階段。

“你們慢慢看,我反正是餓了!”

車鵬現在不在,莽撞人自然就變成了平永壽,率先拿起筷子吃起了飯菜。

每一口咬下,總會伴隨著一陣驚呼聲與稱讚聲響起。

但這也不能怪平永壽不顧形象,關鍵是這菜品著實好吃。

即便是公良瑾,也是讚不絕口。

秦風也沒閒著,也是一口接著一口的品嚐著盤中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