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廣府菜中最著名的特色菜,並且還是滿漢全席中的主打菜餚之一,烤乳豬這道菜品,早在西周時便已被列為“八珍”之一,不過那時,它有一個更好聽雅緻的名字,“炮豚”。

早在南北朝時,賈思勰就已經將烤乳豬作為一項重要的烹飪技術成果,記載在了《齊民要術》之中。

“色同琥珀,又類真金,入口則消,壯若凌雪,含漿膏潤,特異凡常也”,這便是他對烤乳豬的描述,評價相當之高。

足以證明,不管是任何時期,這道菜都是極為符合大眾口味的。

隨著時間流逝,到了清朝康熙年間,烤乳豬更是被劃分為了宮廷名菜,成為滿漢全席中的一道主要菜餚。

正兒八經來說,在舊京食饌中,這道菜應該被稱作“陽春白雪”,這麼附庸風雅的名字,也配得上這道菜的美味。

那時候,只有宮廷中的達官富紳宴飲時,這道硬菜總是不會缺席。

隨著滿漢全席盛行,烤乳豬更是傳遍大江南北,而流傳到粵省楚庭後,更是成為了這邊兒廣府菜的最著名的特色菜。

今後,粵省這邊兒祭祖的時候,這道菜幾乎是家家都少不了的應節之物,重頭戲呢。

用乳豬祭完先人之後,聚集在一起的親戚們,就會大吃一頓,那叫個滿口留香。

都說清明時節雨紛紛,可在粵省這邊,清明時節,大街小巷滿是那一隻只烤得焦黃的乳豬,縱然有雨水不停,冷風不斷,可大街小巷中卻依舊是乳豬之香,香飄十里。

但正是因為這道硬菜的地位相當於燕窩魚翅,便導致這道菜,用料極為考究,烹飪技巧精細無比。

簡單來說,一般的廚師或者說是一般的小飯館,絕對沒有足夠的實力,根本做不好這道硬菜。

但也難免有一些偷工減料,用那不成熟的技巧,下等的食材,去騙一些外地人的黑心飯館兒。

不過,這樣的飯館廚師做出來的烤乳豬也很好分辨,功夫不到家,各種缺陷自然也就隨之而來了。

豬皮抽縮,顏色黯淡,入口發硬,這種的想都不用想,百分百的垃圾貨色。

至於烹飪烤乳豬的最重要的前提,便是挑選食材了。

“小子,你的眼力行不行啊?實在不行,你好好求求我,我可以考慮幫你挑挑乳豬,怎麼樣?”卓飛指著廚房角落裡那幾頭正在酣睡的小乳豬,衝著秦風壞笑道。

到底是富貴人家廚房,夠大,養幾頭小乳豬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卓飛的嘲諷,卻也在點子上。

這食材的挑選,的確不簡單。

一定要是斷奶七天左右的乳豬,這樣肉質才會無比的鮮嫩。

大了小了都不合適。

大了,肉質會發老,小了,肉質又不夠緊緻。

非常考驗一名廚師的眼力,一般的廚師,還真沒法做到完美選材。

“你不說話,沒人把你當啞巴。”

說完,秦風也沒管卓飛那張已經鐵青起來的臉,一臉隨意的朝著那六頭小乳豬走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