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試(第1/3頁)
章節報錯
陳清然聽著小安的話,罵道:“說什麼混賬話呢,還砸鍋賣鐵,你以後必定會大富大貴”
故里和小杭捧場似的:“嗯嗯,師父說的對,我們四個以後都會大富大貴,學業有成”
…………
日子就像吃肉吃菜一樣,吃一頓少一頓,就這樣到了大年初七,陳清然給孩子們開始上課,小杭和十一本身就有基礎,而小安和故里從來就是沒讀過書的,小安還好,他還有個哥哥教他,故里就是一問三不知,二問是白痴。
沒辦法,陳清然只得從最開頭開始來,教他兩人練字,寫最基本的字,而小杭和十一就往詩那邊走,當然武功也是不可或缺的,馬步都老老實實的扎
也不知道是陳清然會教書還是四個孩子聰明,或者兩個原因都有,三個月後,小安和故里會很多東西,都愛上了讀書,沒事兒就去書房轉悠拿書看,十一和小杭兩兄弟詩已經做的像模像樣,頗有文學家風采。
當然,她也很累,她是又當爹又當媽,還當老師,什麼都得教,還什麼都要靠自己,這不,小杭還提了個問題,“師父,《論衡》第十三篇本性篇,講的是什麼,徒兒不是很懂,還請師父指教一番”
陳清然順著他指尖看去,立刻凜神,道:“禮為之防,樂為之節,此說法,最早可見《禮樂之白虎通德論篇》,是說情性是治人的根本,禮樂制度便是由此制定出來的,目的是用禮來作防範,用樂來作節制”
小杭哦了一聲,仰臉看她:“那這個全篇,是在講什麼?”
陳清然道:“通篇是在表述人之本性惡善,故篇名《本性》,無論孟子之性善論,荀子之性惡論,告子之人性無善惡論,抑或揚雄之人性善惡兼有論,都只是片面之詞。人稟天地之性,懷五常之氣,故人性往往善惡交加,孔子曾說,惟上智與下愚不移,至善至惡之人,不能改變,我深以為然,但平常之人,人性往往隨習氣而變,所謂習善為善,習惡為惡……”
其他三人一起也是拔尖了耳朵聽,師父的聲音清甜悅耳,不疾不徐,如山澗清泉,在他們耳畔淙淙流石,再加上講的很好,他們都用崇拜的目光望著她。
陳清然講完掃了一眼,想看看四個孩子聽懂沒,結果看見了他們崇拜的眼神,心中驚奇道:這個眼神什麼鬼?
鎮定的站了起來,不以為然道:“別崇拜姐,姐只是個傳說”
四人本來沉浸在師父的知識裡,突然聽到這句話,都噗嗤一聲,小杭恨鐵不成鋼的道:“師父,你就不能一直保持剛才那個樣嗎!”
陳清然:“不能”
看了看外面的天氣,如今已經三月份了,陽春三月,正是花紅柳綠的時節,萬物復甦,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桃紅梨白,褪盡了冬日的寒意
陳清然放下書,站起來道:“今日天氣好,我們去後山採野菜,也算吃個新鮮”
“野菜?師父你還認識可以食用的野菜啊?”小杭震驚道,突然感覺,師父倒不是個城裡人了。
“我以前也是過過苦日子的,別以為你師父就是普通的千金小姐”
孩子們收拾書,今日終於不用上課,這三個月他們都沒有時間認真的玩,不是練字讀書習武,就是學醫把脈。
陳清然看著孩子們蠢蠢欲動心,道:“《詩經》曾說,陟彼南山,言採其蕨。未見君子,憂心惙惙。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說。不如今日我們就去尋蕨菜?”
“好!”四個孩子齊聲歡呼道,小安自然知道蕨菜是什麼,說起來,他也好久沒有吃過。
來到後山,每個孩子都背個小揹簍,拿鋤頭,說是來找蕨菜,陳清然每看到一樣草,都會抓起來給孩子們講解,
“這是艾草,根據炮製方法不同分為艾葉、醋艾葉、醋艾葉炭、艾葉炭
“艾葉,味辛、苦,性溫;無毒。歸肝、脾、腎經。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能。生品性燥,祛寒燥溼力強,但對胃有刺激性,故多外用,或搗絨做成艾卷或艾炷。如治療為癰疽不合,瘡口冷滯”
“醋艾葉,溫而不燥,並能緩和對胃的刺激性,增強祛寒止痛的作用”
“艾葉炭,辛散之性大減,對胃的刺激性緩和,溫經止血的作用增強,可用於崩漏下血,月經過多,或妊娠下血”
“這是馬鞭草,味微苦,性微涼,歸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的功效,治外感發熱、溼熱黃疸、水腫、痢疾、瘧疾、白喉、喉痺、淋病、經閉、症瘕、癰腫瘡毒、牙疳等證”
看著孩子們似懂非懂的表情,陳清然覺得,不該說那麼詳細的,“哎,是為師太過操之過急,忘了你們從未讀過關於醫藥方面額書,等待會兒回家,為師給你們每人一本《藥經》,你們爭取一個月之類看完,等四月份再帶你們來後山認草藥”
小杭以為是師父嫌他們愚笨,忙開口道:“師父,不怪你,怪我們太沒有常識”
“笨蛋,哪能怪你們,你們如今能到這個地步,為師已經很滿足了”,陳清然安慰道,“好啦,我們去採蕨菜,今天晚上吃蕨菜炒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經過一個下午,孩子們的揹簍已經裝滿,陳清然和綠蕪的竹籃裡也裝滿了野蔥,綠蕪打趣道:“小姐今日怎麼愛上了吃野菜,莫不成家裡錢不夠用了?”
陳清然莞爾一笑,“你就慣會隔岸觀火,我若沒錢了,你就只能去大街上喝西北風”
綠蕪立馬求饒,“小姐,我錯了,從沒有那家丫鬟做的像我這樣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