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章賀知章上)賀知章坐在府衙內屬於自己的官房裡,略顯有些無所事事的喝著茶水。

擺在他面前的公文數量並不算多,而且絕大多數都屬於可有可無的型別。

意思就是……這些公文他批複也行……不批複也沒什麼關系。

至少不會對整個衙門的運轉造成任何影響。

身為督查院的右都禦史,賀知章在整個督查院的政治序列中僅排名在左都禦史之下,位列第二。

盡管官職品階並未像左都禦史那樣高配到從一品,但正三品的品階依舊可以算是進入到了整個大周朝真正的高官序列當中。

再加上賀知章自身僅僅四十五歲的年紀,兩相襯託之下,便足以說明賀知章這個人本身,一定是能力極強的。

否則絕不可能在大周的官場體制下攀爬的如此之快!

正常來講,大周的文職官場需要透過科舉的方式進入。

一個人,無論再如何的有才華,哪怕從四五歲起便開始自己的求學之路,也至少要到十歲的年紀時才有可能在科舉裡脫穎而出。

每一年的科舉取士,大周朝都會有數百萬的求學之人參與其中,而最終能夠透過科舉被朝廷錄取的文人,卻只有區區數百人而已。

這般堪稱是萬裡挑一的選材機率,就算不能完全避免其中出現廢物,但至少能夠保證絕大多數透過考舉的人,都會具備著水準之上的能力。

而按照大周朝廷的慣例,每一年透過科舉的這數百人中,除了位於一甲的幾十人會直接安排具體的職位,或外放、或就近留在朝歌城裡擔任職司以外,其餘人都需要等候在專門的集賢苑中每天點空卯,預備著什麼時候有了職位上的空缺後,再行指派。

這種流程便註定了大部分透過科舉的人,想要真正的走上仕途,往往都需要等到二十二三歲的年紀。

並且初入仕途的時候,往往都要在從九品的基層官員上做起。

大周朝廷的品級制定是鬥武大陸上最常用的九品十八級。

官員考績則是每三年一次,考績分為上中下三等六類,只有考績達到了上上以及上下的官員,才能迎來升遷。

這也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參加科舉,非常順利的在十八歲的年紀上就金榜題名,其後又經過兩年等待,在二十歲的時候便步入官場。

接下來官路之上一片坦途,每一次考績都在上兩類之中,那麼一路攀登,從最底層一直攀爬到六部大員的從一品,也至少需要足足四十八年的時間!

而這個人……此時卻已經是六十八歲的年紀了……並且想要做到這一點,還必須在數十年的宦海沉浮中始終保證自己不犯任何錯誤,不管是執政之中,還是具體的站隊選擇。

所以任何一名大周官員,哪怕背景深厚,想要在風波詭異的官場之中爬到高位,其難度之大,也是超出想象極限的。

作為大周官員的其中之一,賀知章當然也不可能擺脫在這樣的規則之外。

相反,和其他同屆考中的那些官員相比,賀知章最初的命運還非常的坎坷,相比於同屆官員基本上只要在集賢苑中待個一兩年的時間,就能得到外放的機會,賀知章卻是足足在集賢苑中待了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