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淮水平原從整個河洛郡的地理分佈構成來看,如果將郡城和下屬的十六座城池彼此之間劃線相連的話,那麼幾乎是圍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圓形。

十七座城池全部位於圓周之上,互相之間的距離或近或遠,以官道相連。

同時每一座城池都專門有一條通往郡城的官道,這些官道在圓形內部彼此交錯,便構成了整個東山郡最基礎的交通脈絡。

而那些官道所無法輻射到的廣大區域,則成為了東山郡內各種匪類滋生的天堂。

大周朝的國策一向是著重發展城池地位,以強大的城池來影響周邊村落,幾乎所有的財富都集中於城池之中,這也就意味著,小規模族群聚居的集鎮、村落,在大周朝內並不受關注。

自生自滅的說法或許誇張了些,但也絕不會有什麼真正的大人物,將自己的目光投注在這種下裡巴人的地方。

有錢有勢、有權有拳的人都在城池裡,那麼生活在集鎮和村落中的,當然就只剩下了最底層的百姓。

而底層的百姓,無論在任何時代,永遠都是人類社會中最沒有話語權的群體。

再加上大周朝的官方武力雖然對於整個國家有著極為強大的控制力,但是由於相比於諾大的國土面積,官方的武力部門終究還是稍顯單薄了一些,所以終歸會有照顧不到的地方。

城池是大周朝的根基,所以城池不能亂,那麼亂的……就只能是集鎮和村落。

河洛郡內的情況便幾乎可以被看做是整個大周朝的一個典型的縮影。

除了和大夏國分界的祁連山脈裡滋生出了諸多山匪以外,在這十七座城池互相圍成的圓圈之內,也形成了一片地廣人稀、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遼闊平原。

一條名為淮水的河流橫貫了整個河洛郡,將遼闊的平原刀切一般的一分為二,整個平原便也以這條河流命名,被稱為淮水平原。

湍流不息的淮水可以說是河洛郡的大動脈,幾乎所有河洛郡的百姓,都是喝著淮水的水出生、長大、衰老,直到死亡。

所以被十七座城池環環包圍其中,彷彿眾星拱月一般保護在深處的淮水平原,便也被習慣性的認為是河洛郡的心髒。

相比於河洛郡在整個大周朝政治體系裡的邊緣地位,淮水平原卻在整個大周朝內都有著極為響亮的名聲。

因為這裡所出産的牛羊肉,一向以肥美而聞名,這裡的水草所喂養出來的牛羊,幾乎行銷周朝全境。

也正因為如此,在淮水平原上生活的人群,無論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還是農耕為主的村落集鎮,相比於周朝其他地方的百姓,都要更加富足一些。

淮水平原也被稱之為周天子皇冠之上的明珠。

然而……這顆明珠從來都不曾真正的純淨,甚至可以說,這顆明珠早已經被鮮血所染紅!

利慾迷人眼,淮水平原的遼闊肥沃,地廣人稀,給了馬匪足夠的生存土壤和空間。

在過往的一千多年時間裡,淮水平原上死於馬匪刀下的百姓,至少也要以千萬計數。

王朝並非沒有想過去剿滅這些馬匪,只是一來馬匪們來去如風,劫掠為生的情況下,基本上沒有固定的住所,這種情況給王朝的剿滅過程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二來則是這些馬匪就像是淮水平原上的那些野草,殺之不盡、滅之不絕……在以往的歷史中,王朝曾經糾集過重兵,完全不惜耗費國財軍力,調動了足足數十萬軍隊,徹徹底底的將整個淮水平原掃蕩了數個來回,將遊蕩於其中的馬匪殺了個幹幹淨淨,幾乎讓整個淮水平原血流漂杵。